儿童健脾的中药有哪些?这6种食材+3个食疗方,家长收好不踩雷!

一归堂 2025-05-06 科普健康 1602 0
A⁺AA⁻

当妈后最愁的莫过于孩子吃饭——追着喂饭半小时,吃两口就喊饱,稍微多吃点就积食,三天两头拉肚子或便秘,老中医常说"小儿脾常不足",想要孩子身体壮,调理脾胃是关键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既能健脾又不伤身的中药食材,以及超实用的家庭食疗方。

这些药食同源的宝贝,家家厨房都有

  1. 山药——健脾界的万能选手 这个长满毛根的白色块茎简直是妈妈们的救星!它含有淀粉酶能促进消化,既是蔬菜又能入药,给孩子做山药粥时记得剥掉外皮,切成小段煮得软烂,搭配小米一起熬特别养胃,我家娃最爱吃铁棍山药蒸糕,加点红枣泥还能补血。

  2. 白扁豆——专治脾虚湿气重 很多南方家庭夏天会煮扁豆汤,其实它对付孩子舌苔白腻、便溏特别管用,记得一定要煮熟煮透,夹生的话反而伤胃,我家通常用压力锅压30分钟,打成糊糊加在米糊里,孩子根本察觉不到。

  3. 茯苓——藏在糕点里的祛湿高手 别以为只有中成药里有茯苓,超市买的云片糕、八珍糕都藏着它呢!这种白色菌类能健脾利水,对水肿型肥胖的宝宝特别友好,用茯苓粉掺在面粉里做馒头,或者炖排骨汤时放5克,连喝一周就能看到效果。

  4. 山楂——消积食的酸甜担当 孩子吃撑了别急着吃药!三颗山楂煮水比健胃消食片管用多了,注意新鲜山楂要去皮去核,炒过的焦山楂效果更好,我家冰箱常备山楂条,饭后给娃含一颗,酸酸甜甜防积食。

  5. 鸡内金——鸡胗里的黄金铠甲 别被名字吓到,其实就是鸡肫黄那层金膜,烘干碾碎后拌在饭里,专治地图舌、口臭等积食症状,农村老人都知道,孩子瘦弱没胃口,吃鸡内金比吃肉都管用。

  6. 麦芽——米面吃多的救星 孩子主食吃太多不消化?炒麦芽来帮忙!抓一把大麦用温水泡胀,晾半干后小火翻炒至焦黄,煮水给孩子当日常饮水,特别是粽子节、中秋月饼季,提前喝两天能预防腹胀。

这样搭配,效果翻倍 光知道单味药还不够,老祖宗留下的食疗方才是真智慧: ① 四神汤(升级版) 材料:山药10g+茯苓5g+芡实5g+莲子5g+猪肚100g 做法:猪肚先焯水去腥,所有材料炖1小时,喝汤吃肉,特别适合便便不成形的孩子,连续吃两周能看到改善。

② 健脾八珍糕 材料:山药30g+茯苓15g+白扁豆15g+薏米15g+山楂10g+麦芽10g+米粉适量 把所有材料磨成粉,加糖加水揉团蒸熟,切成小块当零食,每天2-3块,坚持一个月胃口明显变好。

③ 苹果山楂饮 材料:苹果半个+山楂5片+陈皮3g 苹果带皮切块,所有材料煮15分钟,加蜂蜜调味,这个酸甜口感孩子超爱,对积食引起的咳嗽有奇效。

这些坑千万别踩!

  1. 别把中药当仙丹:再温和的药材连续吃超过1个月都要停几天,给孩子脾胃自我修复的时间。

  2. 辨证比吃药更重要:舌苔黄腻的湿热体质和舌淡苔白的脾虚体质,调理方法完全不同,拿不准先找中医把脉。

  3. 剂量宁少勿多:3岁以内用量减半,5岁以上才能接近成人量,太小的孩子建议用食材代替药材。

  4. 避开伪劣产品:药店买茯苓要选断面雪白的,发黄的可能发霉;山楂片优先选无硫熏的,闻着有刺鼻味的别买。

现在每次去菜市场,我都像寻宝一样收集这些健脾食材,看着孩子从"吃饭要靠吼"变成主动添饭,当妈的别提多欣慰了,记住这些食疗方,让孩子告别"小豆芽"体质,健康长大才是王道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