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守宫是啥?就是壁虎吗?"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中药房里的"爬行将军",前些天我去老中医那抓药,瞥见抽屉里蜷着几只干巴巴的小东西,老师傅说是三年陈的守宫,当时吓得我差点把茯苓打翻——原来壁虎晒干了真能当药!
这"壁虎干"到底长啥样? 要说守宫的长相,活体时和菜市场爬来爬去的壁虎没啥两样,手指头长的身子,五趾吸盘自带防滑鞋底,断尾逃生的本事比蜥蜴还利索,不过变成药材后可大变样:原本青灰色的皮肤褪成焦黄色,身体蜷成虾米状,尾巴贴着肚皮,远看就像块皱巴巴的油豆皮,老药工教我个诀窍——正宗守宫的脚趾要完整带吸盘,要是断了爪子的,药效就得打个折。
这小家伙能治啥病? 别看它不起眼,在《本草纲目》里可是正儿八经的"祛风大将",风湿骨痛的老毛病,拿守宫泡酒擦关节,比辣椒贴还管用,村里王奶奶去年摔了胯,儿子每天给她冲守宫粉,现在拄拐都能去赶集,最绝的是治瘰疬,就是脖子里那种硬疙瘩,把守宫焙干碾碎,和黄酒调成糊,敷上半个月就能消下去,不过这味药性子烈,孕妇见了要绕道走,小孩也得减半用。
咋分辨真假守宫? 市面上掺假的不少,有人拿蛇蜕冒充,还有用蟾蜍干蒙人的,记住这三个窍门:首先看眼睛,真守宫瞳孔是竖着的缝,假的多半浑圆;其次摸尾巴,守宫尾巴比身子细三倍,要是粗细均匀准是冒牌货;最后闻味道,真品带着股海腥味,毕竟人家生前是吃虫子的,前年我在某宝买的"特级守宫",泡水后飘着层油花,后来才知道是硫磺熏过的,大家可别贪便宜。
守宫咋吃最见效? 最常见的是研粉吞服,但那股腥臊味能把人呛出眼泪,老中医教了个法子:把守宫塞进乌鸡肚子里炖汤,加姜片枸杞闷两小时,汤喝着鲜甜,连骨头都酥了,风湿严重的可以泡药酒,50度白酒淹过守宫,密封三个月,每晚喝一小盅,不过要避开铁器,这小家伙遇金属会起反应,最好用砂锅或瓷罐装。
现代研究怎么说? 别以为老祖宗瞎琢磨,科学检测发现守宫含氨基酸、微量元素,抗肿瘤的活性物质比冬虫夏草都猛,去年医学院的同学做实验,守宫提取液居然能抑制癌细胞扩散,不过野生数量越来越少,现在药房多是养殖货,背部有条白线的才是家养标志,听说浙江有人搞室内立体养殖,给壁虎喂黄粉虫,产量比过去翻了好几倍。
使用禁忌要记牢 这药虽好可不能乱来,阴虚火旺的吃了容易鼻出血,配伍也有讲究,别和辛辣食材同服,否则就像往火药桶里丢烟头,有次邻居大妈听信偏方,把守宫粉掺在辣椒酱里吃,结果半夜送急诊,舌头肿得跟香肠似的,最保险的是找大夫开方,通常搭配黄芪、当归这些温和药材。
民间奇方大公开 我奶奶留下的手抄本里记着个偏门用法:小儿疳积不爱吃饭,取守宫三条焙黄研末,拌红糖蒸鸡蛋,连吃三天准见效,还有个美容秘方,对付雀斑的,把守宫和白芷磨成细粉,蜂蜜调匀敷脸,不过这招我没试过,感兴趣的姐妹可以试试看。
储存有门道 买回来的守宫要放石灰缸里防潮,千万别塞冰箱,寒气重了会坏药性,要是发现虫子爬过的痕迹,赶紧太阳底下晒半天,但别晒过头,晒得太干就脆得像薯片,我见过有人把守宫缝在香囊里驱蚊,倒是比樟脑丸健康,不过这操作有点惊悚。
趣说守宫文化史 古人给这味药起名挺有意思,"守宫"是天上的星宿名,因为壁虎总趴在宫墙檐角,得了这么个文雅称呼,李时珍说它能"点臂成痣",古代宫女用守宫汁画守宫砂,可惜现在失传了,倒是东南亚那边还在用活壁虎治瘰疬,看着病人吞咽活体的画面,我这现代人着实接受不了。
购买防骗指南 药店买守宫要瞪大眼睛,优质品应该是体型完整、干燥透心、没有霉斑的,某宝上二十块钱一大包的肯定有问题,正经养殖货成本都不止这个价,建议去老字号药房买,实在不行就选同仁堂这种大品牌,记住要闻闻有没有酸腐味,看看腹部是不是干净无杂质。
说到底,守宫虽是偏方里的"偏门武将",但用对了真能解急症,不过再神的药也得对症下药,咱们寻常人了解点常识就行,真要调理身子还是得听大夫的,下次去中药店要是看见玻璃罐里蜷着的小壁虎,可别大惊小怪,这可是传承千年的中药智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