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字头中药大盘点!这些牛药你了解多少?

一归堂 2025-05-06 科普健康 1602 0
A⁺AA⁻

最近后台总有网友留言问"牛什么中药",看来大家对带"牛"字的中药材挺感兴趣,今天咱们就来唠唠那些名字里带"牛"的中药,别看它们名字听着挺威猛,其实各有各的妙处,有些还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常用药呢!

牛黄——清热解毒的"黄金药" 说起牛黄,老中医都叫它"丑宝",这可不是普通的牛胆结石,而是从健康牛胆囊里取出的干燥胆汁分泌物,您可别小看这黑乎乎的小块块,它可是传统中药里的"四大珍宝"之一,《本草纲目》里都说它能"主惊痫寒热,热盛狂痉"。

现在市面上除了天然牛黄,还有人工培育的和体外培育的,像家里常备的安宫牛黄丸,就是用它做的,要是小孩高烧说胡话,或是中风急救,这药能派上大用场,不过要注意,孕妇和脾胃虚寒的人可得慎用,这玩意儿性凉得很。

牛膝——补肝肾的"腿脚医生" 这味药可有意思了,分为怀牛膝和川牛膝两种,河南产的怀牛膝偏补肝肾,四川的川牛膝更擅长活血通经,老辈人常说"人过三十膝盖响,牛膝煮水当茶喝",特别是办公室久坐的上班族,拿它泡酒或者炖汤,对腰膝酸软特别管用。

有个小秘诀:生牛膝往上走能引火下行,熟牛膝往下走专治腰腿疼,女性朋友经期腹痛时,配上当归、红花熬水喝,效果比止痛药还温和,不过这药有滑胎风险,准妈妈们千万躲远点。

牛蒡子——散风热的"天然抗生素" 春天嗓子疼、感冒发烧的时候,老中医最爱开这个,它其实是牛蒡树结的果子,灰褐色的小圆球,看着不起眼却有大本事,风寒感冒初期,抓一把煮水喝,发汗解表的效果杠杠的。

现在年轻人爱拿它当养生茶,炒过的牛蒡子泡水喝,既能清肺热又能润肠通便,不过这货性寒,脾胃虚寒的老胃病可得悠着点,别跟金银花、菊花这些寒性东西凑一块儿喝。

牛大力——岭南人的"人参替代品" 听名字就知道是补药,这确实是南方特有的药材,长得像红薯根,炖汤时飘着股淡淡的甜味,广东人煲汤最爱放它,配着鸡肉或猪骨,说是能强筋活络。

体力劳动者、运动员最适合用,运动后肌肉酸痛时煮水泡脚效果特别好,不过这货太滋补,感冒发烧期间千万别碰,不然就像火上浇油,现在市面上假货不少,认准表面有环状横纹的才是正宗货。

牛耳大黄——野菜变中药的典范 北方田间常见的野草,叶子像铜钱草,茎秆紫红色,以前闹饥荒时当野菜吃,现在发现它还能治病,新鲜叶子捣烂外敷,蚊虫叮咬、跌打损伤都好得快,晒干后的根茎煎水喝,专门对付便秘和痔疮出血。

不过要提醒大伙,这药有小毒,不能过量服用,尤其是小孩子拉肚子时,用3克以内煮水喝就能止泻,多了反而伤身,采药记得选叶背有白霜的,那种药效最足。

牛皮消——糖尿病人的"植物胰岛素" 这名字听着像动物药材,其实是萝藦科植物的根,现在研究发现它含有类似胰岛素的成分,很多降糖中成药里都有它的身影,民间偏方是用鲜根切片蘸蜂蜜吃,早晚各一次,对降低血糖确实有辅助作用。

不过这货性质偏寒,长期服用会伤胃,建议搭配黄芪、枸杞一起泡茶,既能中和寒性又能增强免疫力,采挖时节也有讲究,春秋两季的根药效最好,夏天开花时的藤茎还能治蛇虫咬伤。

牛角鳃——止血圣手的秘密武器 注意不是牛角!这是某些贝类动物的外壳,因为形状像牛角才得名,药店卖的多是煅烧过的,研成细粉就是天然止血剂,以前战场上没有云南白药时,就用它来包扎伤口。

现在家庭主妇们常用它治崩漏,月经量太大时冲服3-5克,立马见效,不过这药收敛性强,便秘人群要慎用,辨别真假很简单,真品粉末遇水会起黏性,假的就浮在水面上。

牛骨髓——被遗忘的食疗至宝 严格来说不算传统中药,但《神农本草经》确实记载它能"补中填精",现在超市能买到的牛骨汤底料,很多都掺了这个,最适合发育期的孩子和骨质疏松的老年人,每周喝两次牛骨汤,补钙效果比牛奶还好。

不过要选新鲜的脊椎骨,熬汤前先用开水焯掉血沫,搭配山药、核桃一起炖,营养翻倍,但痛风病人可不敢多吃,嘌呤含量摆在那里呢。

这些带"牛"字的中药,有的是动物药材,有的是植物药材,但都传承着千年的用药智慧,不过咱们普通人使用时一定要记住:单味药效果有限,配伍不当可能有副作用,就像老话说的"是药三分毒",哪怕是温补的牛大力,吃错了时辰照样伤人,建议大家在使用前,最好找中医师把个脉,毕竟每个人的体质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