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闺蜜群里炸了锅,新手妈妈小雅半夜发消息说堵奶疼得直哭,看着手机屏幕上"乳腺炎"三个字,群里当过妈的都倒吸一口凉气——这磨人的小妖精怎么又双叒叕找上门了?当年我也在这道选择题前抓狂过,今儿必须把压箱底的经验掏出来。
先搞懂这个磨人精的真面目 要说乳腺炎这病吧,就像个爱记仇的小人,哺乳期冷不丁就敢给你颜色看,乳房肿得像石头,发烧发到39度都是常规操作,最要命的是那钻心的刺痛,喂个奶都能疼出冷汗,西医说是细菌感染,中医讲是肝郁气滞,反正遭罪的都是当妈的。
中药慢调:温水煮青蛙还是润物细无声? 去年春天我中招那会儿,婆婆端来黑乎乎的中药汤,说什么蒲公英加夏枯草能消炎,刚开始喝确实管用,奶块慢慢散开,体温也降下来了,但第三天又开始反复低烧,吓得我赶紧往医院跑,老中医拍着桌子说:"月子里头三天药力还没到位呢!"
后来才知道,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像我这种肝火旺的体质,光喝清热解毒的还不够,得配上丝瓜络通乳,但说实话,抱着滚烫的中药罐追奶阵的日子,现在想起来手指头还发酸,最要命的是宝宝吃了药奶后拉了三天肚子,这才恍然大悟不是所有中药都适合哺乳妈妈。
输液快攻:杀敌一千自损八百? 上回急性乳腺炎发作是在出差途中,机场候机厅疼得直不起腰,当地医院二话不说上了头孢曲松钠,两小时体温就降下来了,但晚上回到酒店,针眼周围青紫一片,奶水像坏了的水龙头哗哗流,更糟的是宝宝尝了一口带药味的奶,整整六小时不肯吃奶。
护士私下透露个小秘密:抗生素就像消防队,火势猛时确实管用,但容易破坏肠道菌群,我后来补了半个月益生菌,肠胃才恢复元气,还有个尴尬事,输液后奶量骤减,愣是追奶追了一个星期。
聪明人的折中方案 现在学乖了,家里常备着两样东西:冷藏的蒲公英茶包和社区医院的联系电话,刚堵奶时就猛灌蒲公英水,用梳子蘸橄榄油刮痧(别笑,亲测有效),要是烧到38.5℃以上,直接去医院验血,白细胞高就老老实实挨针。
有次挂完水顺路抓了副路路通王不留行的中药,医生瞪大眼睛:"你当喝凉茶呢?"后来才明白,中西结合也要讲时机,急性期先控制感染,退烧后再用中药调理,这才是正确打开方式。
防患于未然才是真本事 说句大实话,等发作了再救急都是下策,现在每天喂奶后必做三件事:温毛巾敷乳房、吸奶器彻底排空、睡觉绝不压迫胸部,饮食更是戒了浓汤白肉,改喝冬瓜薏米汤,上个月参加母婴讲座,专家的话点醒梦中人:"乳腺炎是堵出来的,保持通畅比啥都强。"
写在最后: 中药西药没有绝对好坏,关键看病情发展到哪步,轻度堵塞试试中药+物理疗法,高烧寒战别硬扛赶紧输液,最重要的是平时做好预防,别等遭罪了才后悔,当妈的都懂,孩子饿得哇哇哭时,谁有心思慢慢调理?所以啊,防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