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纬30度的药材宝库,深山里的通山中药材致富经

一归堂 2025-05-06 科普健康 1602 0
A⁺AA⁻

"清明采蒿夏收麻,秋挖根茎冬晒芽",在湖北通山的深山里,这句顺口溜流传了上百年,这个藏在幕阜山脉腹地的小城,最近因为中药材火出了圈——某音上"95后女大学生回乡种黄精"的视频点赞破了百万,让更多人注意到这片被九宫山云雾滋养的神奇土地。

通山人祖祖辈辈和草药打交道的故事,得从宋朝说起,县志记载北宋年间就有药商在九宫山脚收苍术,明清时期通山枳壳通过长江码头销往全国,老县志馆王馆长摸着泛黄的账本说:"光绪年间,通山的虎杖、玄参就跟着汉口的洋行船漂到东南亚去了。"

这里的地理条件确实得天独厚,北纬30度的黄金气候带,1200米的海拔落差,加上幕阜山特有的丹霞岩层,让通山成了天然药库,药农老陈带着我们爬龙隐山时,随手扒开腐殖土就指着说:"看这七叶一枝花的块茎,城里药店卖百八十块一斤,咱山上野生的随便刨。"他裤腿沾着泥巴,腰间竹篓装着刚挖的三叶青,活脱脱现实版"药侠"。

要说通山最金贵的药材,当属九宫山黄精,这种长在花岗岩缝隙里的宝贝,要熬九年才能形成油润的"鸡头黄精",去年县里办黄精节,深圳来的药商开着奔驰直接进山,把郑家坪村三年的收成全包了,现在村里流行句话:"以前种粮喂饱肚子,现在种黄精鼓胀钱包。"

在闯王镇药材交易市场,凌晨四点就热闹得像演唱会现场,背着竹篓的老伯们用手机扫码付款,摊位上摆着石斛枫斗、重楼切片,空气里混着当归香和铜钱草的清新味儿,90后返乡青年小吴的直播间里,三脚架支着手机,背后是堆成小山的干艾绒:"家人们看好了,这是今天上午现采的七叶胆......"

不过通山人不满足只卖原材,大畈镇的GMP车间里,穿着白大褂的技师正在调试提取设备,玻璃罐里泡着深褐色的黄精多糖溶液,县开发区管委会李主任透露,他们正和华中农业大学合作研发中药化妆品,"明年就能见到通山牌黄精面霜"。

最让人惊喜的是中药材和旅游擦出的火花,去年秋天我去隐水洞景区,发现研学团队都在掐黄精苗,导游小周说:"周末亲子团最爱体验采紫苏,回去做苏叶糍粑。"农家乐老板更是把药膳玩出花,什么黄精炖土鸡、石斛汁酿豆腐,菜单写得像武侠小说配料表。

暴火之后也有烦恼,前年外地商人大量收购野生重楼,导致九宫山西北坡出现抢挖乱象,县林业局紧急出台新规,现在采药得考"山证",无人机巡山队天天盯着,老药农们都说:"祖宗留下的山不能败在自己手里。"

暮色中的通山县城飘着艾灸的烟雾,街边商铺亮着"祖传膏方"的霓虹灯,在富水河畔的夜市摊,你能吃到裹着铁皮石斛汁的喜头鱼饺,也能听到年轻人讨论直播卖货的新门道,这座被九宫山云雾浸润的小城,正用千年药草书写着新时代的"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