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脾风是儿科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,多因吐泻久延不愈,或攻伐太过,脾胃虚寒,虚极生风所致,在中医治疗中,中药对于慢脾风有着显著的疗效,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慢脾风可喝的中药。
适合慢脾风的中药方剂
逐寒荡惊汤
- 组成:胡椒、炮姜、肉桂各3克,丁香10粒,灶心土90克。
- 用法:先将灶心土入水煮开,澄清取汁,再入前四味药煎服。
- 功效:逐寒救阳,适用于慢脾风初起,手足蠕动,昏睡露睛,面色青白,额汗不温等症状,此方剂中胡椒、炮姜、肉桂均为温热之品,能温里散寒;丁香理气降逆;灶心土温中和胃,诸药合用,共奏逐寒救阳之效。
醒脾汤
- 组成: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天麻、半夏、橘红、全蝎、僵蚕、甘草、木香、胆南星、白附子。
- 用法:加生姜,水煎服。
- 功效:补脾益气,化痰止痉,用于慢脾风,症见神昏目慢,四肢抽搐,面色淡黄等,方中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健脾益气;天麻、全蝎、僵蚕、白附子息风止痉;半夏、橘红、胆南星化痰;木香理气醒脾。
固真汤
- 组成: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、黄芪、山药、肉桂、附子。
- 用法:加生姜、大枣,水煎服。
- 功效:温补脾肾,益气回阳,主治慢脾风,症见吐泻不止,精神萎靡,四肢厥冷等,人参、黄芪、白术、山药补脾益气;附子、肉桂温肾助阳;茯苓健脾渗湿;甘草调和诸药。
常见中药材的作用
中药材 | 功效 | 适用症状 |
---|---|---|
人参 | 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补脾益肺 | 慢脾风导致的元气亏虚,精神萎靡 |
白术 | 健脾益气,燥湿利水 | 脾胃虚弱,运化失常 |
附子 | 回阳救逆,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 | 四肢厥冷,阳气衰微 |
天麻 | 息风止痉,平抑肝阳 | 抽搐、震颤等肝风内动症状 |
全蝎 | 息风镇痉,攻毒散结,通络止痛 | 痉挛抽搐,口眼歪斜 |
“慢脾风喝什么中药”FAQ常见问题大全
问:慢脾风患儿喝中药有副作用吗?
答: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合理使用中药,副作用是比较小的,但由于患儿的体质较为特殊,部分中药可能会引起一些轻微的不适反应,一些温热性质的中药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口干、便秘等症状;某些具有较强泻下作用的中药可能会引起腹泻次数增多,医生在开方时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的配伍和剂量的调整,以尽量减少副作用的发生,在服药过程中,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,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。
问:喝中药治疗慢脾风需要多久才能见效?
答:喝中药治疗慢脾风的见效时间因人而异,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,如果患儿病情较轻,体质较好,对药物的吸收能力较强,可能在服药1 - 2周后就会出现症状的改善,如精神状态好转、抽搐次数减少等,但如果病情较重,病程较长,可能需要连续服用中药1 - 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,治疗过程中患儿的护理情况、饮食调整等也会对治疗效果和见效时间产生影响。
问:慢脾风喝中药期间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?
答:在慢脾风患儿喝中药期间,饮食上需要特别注意,要遵循清淡易消化的原则,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腻、生冷等刺激性食物,辛辣食物容易助火生热,加重患儿的内热症状;油腻食物不易消化,会增加脾胃的负担;生冷食物则可能损伤脾胃阳气,可以给患儿多吃一些健脾益胃的食物,如小米粥、山药粥、南瓜粥等,要注意饮食的规律,定时定量进食,避免暴饮暴食,要保证患儿摄入足够的水分,以促进药物的吸收和代谢。
中药治疗慢脾风具有独特的优势,但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,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辨证用药,并注意服药期间的护理和饮食调整,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