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在山里的止血良药—中药材白鸡的前世今生

一归堂 2025-05-06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"前年挖笋的时候,隔壁王叔被竹茬划了个大口子,血珠子直冒,我顺手扯了几片绿叶子嚼碎敷上,不一会儿血就止住了。"村头张大夫摇着蒲扇说起这事,总爱用白鸡当例子教育我们这些后生,"老辈人说这山里长的东西,都是神仙留给穷人的药匣子。"

山间白羽草的千年身世

在浙西深山的老林子里,总能看到成片的墨绿阔叶铺在地上,到了端午前后,叶丛中会冒出一串紫红色花穗,像极了公鸡尾巴上的翎羽,这种被乡亲们唤作"白鸡"的草药,学名叫白及(Bletilla striata),属兰科植物,它的块茎晒干后呈现黄白色,断面平整如玉,故又称"白芨"。

《本草纲目》里记载:"白及,味苦气平,主治痈肿恶疮,败疽伤阴。"考古发现,马王堆汉墓女尸的陪葬药材中就有白及的身影,古人用它治疗金疮刀伤时,会混合黄酒调成糊状,既能止血又能消炎,李时珍还特别提醒:"此物极粘,须用温水浸泡三昼夜方可切片。"

民间急救的"天然创可贴"

去年清明采茶季,邻村有个采茶工不慎从崖壁上跌落,小腿骨折处血肉模糊,老采药人赵伯掏出个油纸包,里面是晒干的白鸡块茎,他嚼碎后敷在伤口上,又找来杉树皮固定。"这白鸡黏得很,能封住伤口不让风邪入骨。"果然,半小时后血止住了,后来伤口愈合得比预想中好。

现代研究发现,白及含有的粘液质能形成保护膜,其止血效果堪比三七,更妙的是,它含有的联苄类化合物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,村里老人常说:"肺痨咳血时,含片白鸡在舌下,能救急。"不过现在镇卫生院的医生提醒,肺结核还是要正规治疗,这只能当辅助。

厨房里的养生密码

别看白鸡在药铺里灰扑扑的,处理得当可是席上珍馐,去年霜降后,我跟着舅舅去挖白鸡,新鲜块茎洗净后,裹上糯米粉油炸,外酥里糯像芋艿,更讲究的做法是文火慢炖,配银耳雪梨,滋阴润肺的效果特别好。

有次拜访城里做药膳的陈师傅,他教了手绝活:白鸡切薄片,用黄酒、冰糖浸渍,再蒸两小时,这道"玉蝉饮露"专治教师的职业病慢性咽炎,不过陈师傅再三叮嘱,白鸡虽好但性偏凉,体寒的人要配红枣生姜。

真假难辨的选购门道

前些年药材市场火爆,出现了不少伪品,真正的白鸡块茎饱满如蚕,表面有细密的同心纹,假的多是用莪术根冒充,颜色发黄且断面粗糙,老药农教了个土法子:真白鸡泡水后会浮起,伪品则沉底。

去年收药材时遇到个安徽药贩,他带来的"野生白鸡"价格诱人,仔细一看,每块都有完美切面,显然是机器切割的,真正野生鲜货形状歪七扭八,带着泥脚才正常,就像山里的野笋,长得周正的反倒可疑。

现代科研的新发现

省中医院的刘教授团队最近在研究白及多糖,他们发现这种成分不仅能促进伤口愈合,还能激活皮肤修复机制,有家化妆品公司正在研发添加白及提取物的祛疤凝胶,临床试验效果不错。

不过最让我惊讶的,是白及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,科研人员用它的提取物制作人工皮肤支架,既能防感染又能诱导细胞生长,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看的武侠剧,要是早有这技术,杨过断臂重生就不用等十六年了。

山林馈赠的存续危机

这些年进山挖药的人越来越多,野生白鸡已经少见,去年在龙井山坳转了三天,才找到几株瘦弱的植株,过度采挖导致很多种群濒临灭绝,现在政府已经在建立保护区。

其实早在五年前,村里就开始试种白鸡,人工栽培的块茎虽然药效稍逊,但胜在稳定可靠,只是种植讲究颇多:喜阴怕晒,需腐殖土,还得防蜗牛啃食,老赵头家的三亩地,去年终于收成了第一批达标药材。

望着山涧边零星开放的白及花,突然想起张大夫常念叨的话:"山里物产就像存钱罐,取的时候总要留些本。"这株承载着千年医理的仙草,或许正如它素雅的花朵,默默提醒着我们与自然相处的智慧,下次进山采药,该带上些幼苗补种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