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益智仁价格坐过山车?老药农教你看懂行情避坑指南

一归堂 2025-05-06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最近去中药材市场转悠,发现益智仁摊位前围满了人。"老板,这价格怎么比上个月涨了三成?""听说越南那边减产了?"此起彼伏的议论声里,我摸着口袋里的采购清单陷入沉思,这种岭南特产的中药材,价格究竟藏着什么玄机?作为在药材圈摸爬滚打二十年的老伙计,今儿就跟大伙儿唠唠这里面的门道。

从灶台到药柜的"长寿果" 很多年轻朋友可能不知道,这个长得像缩小版八角茴香的果实,其实是姜科植物的果实,在广东广西的街头巷尾,它常被塞进炖汤的砂锅里,与红枣枸杞作伴,不过别小看这黑褐色的小颗粒,《本草纲目》里早有记载,它既能暖脾胃又能固精气,老中医开方子时总少不了它,记得去年给隔壁王婶送过半斤,她家老爷子天天拿蜂蜜泡着吃,现在精神头比年轻人还足。

价格跳水的三大推手 前阵子带徒弟去玉林药材市场认货,亲眼看见标牌上的价格三天变两次,问了几个相熟的档口老板,发现这价格浮动大有学问:

  1. 天公不作美:去年海南产区连遭台风,果子还没熟透就被暴雨打落在泥地里,就像种荔枝讲究"桂味""妃子笑",益智仁也有"海南圆肉""越南瘦籽"的讲究,主产区受灾,价格自然就跟着蹦高。
  2. 游资炒概念:前年有批药材商囤积陈货,结果遇上疫情中医药热潮,囤货的把仓库捂得发热,现在市场上流通的,不少是放了三四年的陈货,懂行的都会捏着鼻子挑当年的新货。
  3. 出口转内销:本来东南亚国家消化大半产量,这两年海关数据显示进口量骤减,就像河道改道,原本外流的水量突然涌回内河,价格水位线自然上涨。

药店VS电商的价格迷魂阵 上周假装顾客探了六家药房,标价从每公斤80到150不等,细聊才知道差价大有文章:带壳的比去壳的便宜四成,染色处理过的"美容货"比原色货低两成,有个小窍门——去批发市场别光看招牌价,大胆问老板要"实价",很多店铺把零售和批发价分开标,懂行的自然能省笔开销。

老药农不愿外传的拣货经 在廉桥药市结识的刘师傅教我几招实在的:

  1. 看"肚脐眼":每个果实基部都有个深色小点,新鲜的应该清晰不凹陷,陈货就像放蔫的蔬菜,斑点发黑。
  2. 闻着像胡椒:新货应该有股辛凉的香气,要是闻到酸腐味,准是受潮发霉的货色。
  3. 摇摇听响动:抓把干货轻轻晃,质量好的不会沙沙作响(说明没熏硫),劣货反而动静大。

聪明人这样买更划算 去年帮社区养老院采购时摸索出几点经验:

  1. 七月新货上市捡漏:头茬果刚摘下时,贩子急着回笼资金,这时候砍价最容易。
  2. 网购认准"药典标准":某宝直播间9.9包邮的,多半掺杂了碎渣和陈年货,正经商家会标明"含水率≤12%""总灰分≤4%"这些硬指标。
  3. 批量买要找"统货":药店分级卖的精选货确实漂亮,其实治病功效不分伯仲,就像买茶叶不必追求明前茶,雨前茶照样清香。

未来行情怎么走 前些天参加药交会,几个大户私下透露:广西新扩种了三千亩,但今年倒春寒影响了开花,按节气算,霜降前后新货集中上市,现在这高价估计还要再挺两个月,不过长期来看,人工种植成本年年涨,五年内回到每公斤60以下的可能性不大。

后记: 写完这篇,突然发现窗台上晒的益智仁该翻面了,这行当干久了,见惯了价格涨跌的戏码,劝各位看官莫追涨杀跌,家里存个半斤足够应付日常保健,毕竟药材不是股票,买对了是宝,买错了可就是废纸一张,下次去中药房抓药,不妨盯着秤杆多看两眼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