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喷嚏声就没断过,昨天隔壁工位的小王捂着鼻子说:"昨晚喝了碗妈妈寄来的姜汤,今早起来居然轻松多了!"这话让我突然想起老家奶奶常说的"中医治本"道理,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方子里,藏着不少对付感冒的好法子,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那些年试过的有效"土方"。
风寒感冒必备三件套 记得去年深秋陪老爸爬山,山风裹着寒气直往领口钻,当天晚上就感觉后脖颈发僵,鼻塞得像塞了团棉花,老妈从厨房翻出几样宝贝:带皮生姜、大葱白、紫苏叶,这三样煮水当茶喝,不出半小时后背就开始发热,当晚踏踏实实睡了个好觉。
生姜这东西真是居家必备,切三五片带皮的就行,要是怕辣可以加两根葱白中和,再放两勺红糖,煮开后咕嘟咕嘟冒热气那会儿最见效,喝完整个人像被云朵包裹着暖烘烘的,不过得趁热喝,凉了效果就打折扣了。
风热感冒的克星组合 上个月闺蜜来我家时带着满脸疲惫,嗓子哑得像砂纸,她自述连续熬夜加班,空调房里对着电脑吹了两天,典型的"上火+受凉",我翻出抽屉里的金银花、连翘各抓一把,加上薄荷叶煮了壶酸梅汤,看着她吨吨吨喝下两大杯,当晚喉咙肿痛就缓解大半。
这类草药最适合咽喉红肿、痰黄黏稠的情况,金银花清热解毒,连翘散结消肿,配上薄荷清凉利咽,简直是给火烧火燎的嗓子做SPA,不过要注意别空腹喝,肠胃弱的人可能会闹肚子。
暑湿感冒的祛湿妙招 上礼拜去南方出差,刚下高铁就被闷湿热浪糊了一脸,第二天起来头重脚轻,胸口像压了块湿棉被,酒店旁边药店的老师傅推荐藿香正气水,还说要配合佩兰、荷叶煮水擦身,将信将疑试了三天,果然浑身黏腻感消失,胃口也回来了。
藿香堪称祛湿界扛把子,配上芳香化浊的佩兰,能化解暑天里缠人的湿气,要是嫌药味冲,可以加点陈皮调味,记得擦身时重点照顾腋窝、膝盖窝这些容易藏湿气的地方,擦完别急着吹空调。
通用型感冒茶饮方 这些年收集了不少简单好用的万能方子,比如用荆芥穗5克、防风5克、甘草3克煮茶,适合分不清寒热的情况,去年流感高发期,办公室天天飘着股淡淡的药香,还真没几个人请假病休。
还有个懒人法宝——淡豆豉,直接拿它泡开水当茶喝,专治那种"说不清哪里不舒服但就是不得劲"的状态,这黑色小豆子看着不起眼,却是古代医家常用的感冒初起调理药。
用药避坑指南 虽说中药温和,但用错地方照样出问题,有次看邻居大妈把板蓝根当预防药天天喝,结果喝出胃寒拉肚子,其实板蓝根只适合舌苔黄、嗓子痛的实热症,体质虚寒的人越喝越糟。
还有人感冒就吃维C银翘片,殊不知这里面含西药成分对乙酰氨基酚,上次同事把它和泰诺混着吃,结果送医洗胃,所以吃药前千万看看说明书,别把中西医结合当成随便叠加。
特殊人群要注意 孕妇感冒千万别乱吃药,我表姐孕期鼻塞就用生理盐水喷鼻,每天用盐水漱口十几次,哺乳期妈妈可以试试蒲公英煮水,既能消炎又不影响喂奶,小孩感冒推荐用炒山楂、炒麦芽各5克煮水,酸酸甜甜孩子愿意喝。
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小时候发烧,奶奶总会在额头敷块浸了白酒的毛巾,现在想想,这土方法里也透着中医外治的智慧,不过现在更推荐用温水擦浴,安全又有效,毕竟治病重要,安全更是第一位的,下次感冒别急着跑医院,翻翻家里的药箱,说不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