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海蛤壳别名叫啥?一文读懂它的功效与妙用

一归堂 2025-05-06 科普健康 1602 0
A⁺AA⁻

最近整理药箱时翻出包硬壳药材,表面坑坑洼洼像月球表面,拿给隔壁中药房老王看,他捏着胡子乐了:"这不是海边常见的蛤蜊壳嘛!学名叫海蛤壳,咱们行里都叫它'瓦楞子'。"这名字倒新鲜,不过要说这味中药,可藏着不少门道呢。

从海滩到药罐子的千年穿越

记得小时候在海边捡贝壳,外婆总说这些花甲壳能入药,现在想来,古人确实会挑——海蛤壳得选壳厚肉厚的青蛤或文蛤,晒干后敲成小块才能入药,老中医常说"瓦楞子"这个别名最传神,你看那贝壳断面层层叠叠,活脱脱像青瓦片摞起来的屋顶。

《本草纲目》里记着李时珍的观察:"海蛤咸能软坚,故治项下瘿瘤。"这话搁现在也适用,甲状腺结节患者开的中药方里,总能见到这味"瓦掌柜",有次陪邻居阿姨抓药,老大夫边写方子边念叨:"你这硬疙瘩得用瓦楞子磨磨性子。"把药材拟人化说得生动,阿姨当场就记住了禁忌。

厨房里的中药宝藏

前阵子上火咳嗽,我妈从冰箱冷冻室摸出半袋蛤蜊肉,说要给我煮个"海洋润肺汤",只见她把海蛤壳洗净捣碎,跟川贝、梨肉一起炖,出锅前撒了把海底椰,喝着清甜的汤水,想起《食疗本草》里说的"解热毒,止消渴",这不就是天然的止咳糖浆吗?

有回在海鲜市场碰见新鲜活蛤,摊主神秘兮兮地说:"这带纹路的壳留着别扔啊!"原来他们都知道药店收这种完整贝壳,不过要注意,药用的必须经过炮制——生用化痰散结,煅过后才是治胃痛泛酸的好手,就像做菜讲究火候,药材处理差之毫厘功效大不同。

藏在贝壳里的养生智慧

上个月帮朋友搬家,发现她家茶几底下压着串贝壳风铃,仔细一看全是海蛤壳,每个都钻了孔,她说这是老中医教的土法子,说是能吸甲醛,虽然没考证过效果,但想到贝壳天生吸附性强,倒也不是全无道理。

现在年轻人流行拿煅蛤壳粉当牙膏用,说是能去牙黄,我自己试了两周,配合巴氏刷牙法还真有改善,突然想起《丹溪心法》里提过"治痰积呕吐",这不就跟现代人说的胃酸过多一个道理?看来老祖宗的用药思路挺超前。

避坑指南:别让假蛤壳坏了汤

有年在旅游区买过所谓"深海贝母",回来让老药师鉴定,直接扔垃圾桶里了,他说真海蛤壳断面该有珍珠光泽,闻着带点海盐腥气,要是闻到刺鼻药味,准是硫磺熏过的;颜色过于雪白的,八成泡过漂白剂。

最保险的鉴别法还是摇一摇,优质蛤壳相互撞击声音清脆,劣质品闷声发哑,就像挑西瓜要拍,选药材也得练耳朵,去年在码头收野生蛤壳,老渔民教我用手电筒照,透光均匀没有黑斑的才是上品。

写到这儿忽然想起,办公室抽屉还躺着包没用完的煅蛤壳粉,晚上正好炖冬瓜薏米汤,抓一把进去试试,看着乳白汤汁里浮沉的贝壳碎片,突然觉得这传承千年的中药,不就是我们身边最朴素的养生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