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后台收到不少朋友留言,都说喝了祛湿中药后闹肚子疼,隔壁办公室的王姐前天捧着保温杯直皱眉,说这中药才喝两天就烧心反酸,其实这种情况真不少见,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事儿到底咋回事,该咋办。
为啥祛湿药会变成"伤胃凶手"? 说白了,祛湿中药大多偏温燥,就像把潮湿衣服放火炉边烤,茯苓、白术这些健脾利水的药材本身没问题,但遇到三种情况就容易出事:
- 空腹猛灌:早上起来咕咚咕咚喝一大碗,胃酸本来就多还硬怼
- 剂量过大:大夫开的量没毛病,自己偷偷加量就完蛋
- 体质不对盘:本身就脾胃虚寒的人,吃薏仁米都拉肚子
我表叔去年就栽跟头了,他看网上说红豆薏米水祛湿好,每天两大壶往肚子里灌,结果半个月瘦了8斤——全是泻出来的,后来中医说他舌苔白腻属于寒湿,应该用炒薏米才对。
胃疼时千万别死扛,试试这些招 要是已经疼得直不起腰,记住这几点应急:
- 嚼生姜片:切三片薄姜边痛边嚼,辣得流泪也比疼得冒汗强
- 喝小米粥:煮得稠糊糊的,小口抿着能在胃里铺层保护膜
- 热敷肚脐:暖宝宝隔着衣服贴,比喝热水管用多了
同事小李上周疼得脸色蜡黄,试了这些法子后缓过来,现在改饭后半小时喝药,还说要配着苏打饼干一起吃。
预防才是正经事,记好这几个窍门 与其疼了再救急,不如提前做好功课:
- 看舌头判断:舌苔黄腻的湿热体质才能扛得住苦寒药,舌边有齿痕的要先养脾胃
- 煎药有讲究:头煎大火滚开转小火焖20分钟,二煎续个15分钟就行,熬太久反而伤胃
- 配伍很关键:让大夫加点陈皮、砂仁这类理气和胃的药材中和药性
我妈以前总抱怨中药难喝,现在学会在药汤里加一两勺蜂蜜,说是像喝苦茶似的居然能坚持下来了。
特别提醒三类人要警惕 有些情况真不能硬扛,该停就得停:
- 老胃病患者:做过胃镜有溃疡的,喝药前一定告诉大夫
- 孕妇和哺乳期:很多祛湿药有活血成分,别拿孩子冒险
- 疼痛超过三天:可能不是单纯的药物刺激,要赶紧复查
楼下刘婶就是个教训,她本来胃就不好还硬喝祛湿茶,结果查出胃出血,现在她家抽屉里还留着没喝完的中药包,成了反面教材。
最后唠叨一句,中药讲究辩证施治,别看着别人喝得好你就跟着喝,去年健身房教练推荐我的祛湿方子,拿到中医院一问,人家直摇头说更适合痰湿体质的人,所以说啊,吃药前先找专业大夫摸个脉,比自己瞎琢磨强百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