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朋友在接触中药时,最头疼的就是分不清药材分类,其实只要掌握规律,就能像老中医一样把药材分门别类,今天咱们就唠点实在的,把中药材分类的"门道"讲透,保准你看完就能在药房里不迷路!
按药材来源分:三大家族要记牢 中药材的大家族主要分三支:植物药、动物药、矿物药,这可不是随便分的,背后大有讲究。
植物药占大头,常见的人参、枸杞、金银花都属于这类,行话叫"草木皆药",光是植物药还能细分成根茎类(如黄芪)、果实类(如山楂)、全草类(如薄荷)等六小类,老中医开方时,常说"根入脾,花入肺",这就是按部位区分用药的诀窍。
动物药最有名的就是鹿茸、麝香这些,别看它们外形特别,但都是"以形补形"的高手,比如地龙(蚯蚓)能通经络,水蛭专攻活血化瘀,这些都是动物药里的"实力派"。
矿物药相对少见,但作用独特,像朱砂安神、石膏退热,这些石头草木可替代不了,不过要注意,矿物药多含重金属,得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
按炮制方法分:生熟之间大不同 同样的药材,生熟差别堪比"整容",比如生大黄泻下猛,酒大黄活血强,这就是炮制的魔力,常见炮制法有:
• 炒制:焦山楂消食,炒白术健脾 • 炙制:蜜炙甘草补气,酒炙当归活血 • 煅制:煅牡蛎收敛,煅石膏止血 • 蒸制:熟地黄补血,何首乌乌发
老药工常说"三分药七分炮",炮制手法直接影响药效走向,就像做川菜讲究火候,中药炮制也是门艺术。
按药性分:四气五味藏玄机 懂行人买药会问:"这药性寒还是热?"这就是在问四气(寒热温凉)。
• 清热药:黄连治心火,金银花解表热 • 温里药:干姜暖脾胃,肉桂通血脉 • 补益药:人参大补气,熟地滋阴血
五味(酸苦甘辛咸)更有意思,酸味的五味子收敛固涩,苦味的黄连清热燥湿,甘味的甘草调和诸药,老中医开方时,常通过搭配不同滋味的药材,让药汤既治病又不难受。
按功效分:对症选药有门道 感冒发烧该用哪类药?这里教你看门道:
- 解表药:风寒用麻黄,风热选薄荷
- 清热药:肺热用石膏,肝火喝菊花
- 理气药:陈皮治胀气,香附疏肝郁
- 活血药:川芎调经血,三七止伤痛
- 补虚药:党参补中气,阿胶养血虚
记住这个口诀:"解清补活,各显神通",每种功效都有代表药材,就像足球队的前锋中场各有位置。
特殊分类法:这些冷知识要知道 有些分类方式很接地气:
• 药食同源:山药当饭吃,百合煮粥喝 • 芳香类:藿香正气液里的紫苏、白芷 • 毒剧药:附子需先煎,半夏要制过 • 珍稀药材:野山参、天然牛黄现在很难见
老药房柜台有个潜规则:毒性大的放高柜,常用的摆前台,这也是种无声的分类智慧。
实用鉴别小技巧 最后送大家几个辨药口诀:
• 看纹理:人参芦头碗密,党参狮子盘头 • 闻气味:当归香甜,艾叶清香 • 尝味道:黄连苦得纯粹,甘草甜到心头 • 试水溶:阿胶溶得快,茯苓易沉淀
掌握这些分类知识,再去中药房就不会抓瞎,不过要提醒一句:药材搭配讲究君臣佐使,普通人千万别自己乱配药方,收藏这份分类大全,需要时翻出来对照,既能涨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