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现在年轻人抹的那些防晒霜,当年我们下地干活哪用这些?"这话倒让我想起中医里防治日光性皮炎的智慧,作为研究传统医学多年的实践者,发现很多被现代医疗验证有效的防护方法,其实早就藏在古籍里了。
为啥有人特别怕晒太阳? 隔壁小张去年去海边玩,别人晒得黝黑发亮,他倒是满脸通红起疹子,这就像同样的阳光,有人当暖炉,有人当烙铁,中医说这是"禀赋不耐",好比竹子做的水杯,装热水就裂,不是质量差,是天生材质特性,这类体质多半伴有肺胃积热,太阳一照就像火上浇油。
中药里的防晒三重奏
-
内服调理方(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) 老辈传下的"三豆饮"改良版:赤小豆30克+生甘草6克+金银花9克,煮水代茶喝,这组合既能清热解暑,又能增强皮肤抗刺激能力,记得要煮开花才能见效,关火前5分钟放金银花,不然有效成分会挥发。
-
外洗防护法 清明前后采的鲜马齿苋最金贵,捣烂取汁加少量蜂蜜调匀,暴晒后当面膜用,这法子救过我表弟的急性晒伤,当时他脸肿得像猪头,敷完第二天就能见人了,要注意刚采摘的药材最好当天用,放冰箱也别超过三天。
-
随身香囊秘方 把青蒿、野菊花各20克装布袋,随身带着闻,这相当于给身体装了天然防晒罩,尤其适合户外工作者,但要注意每月换新药材,受潮后效果打折扣。
特殊人群要注意 我同学家小孩每年春游必中招,后来发现是脾胃虚弱导致,儿童可用山药30克+薏米15克煮粥,每周吃三次,老人阳气不足,晨练前用艾叶水泡手脚能增强防御力,孕妇要避开活血化瘀类药材,改用绿豆汤加百合更安全。
中西医结合防护要点 去年接诊个摄影爱好者,满脖子起红疹,让他出门前两小时喝紫草泡的水,同时配合物理防晒,结果在青海湖拍婚纱照都没复发,关键要记住:中药调理需要提前量,临时抱佛脚不如早做准备。
生活细节里的大学问 窗帘选择有讲究,浅色棉麻比深色化纤更能阻挡紫外线,晾衣服时把中药香囊挂在衣架上,晒衣服的同时衣物也沾了药香,夏天泡脚加点薄荷,既能祛暑又能让足部皮肤更坚韧。
这些年收集了不少民间土方,像用冬瓜汁擦脸、黄瓜片敷眼这些听着玄乎的法子,试过才知道真有门道,不过要提醒的是,如果晒后出现水泡、发烧这些症状,千万别硬扛,及时去医院才是正理,毕竟老祖宗的法子再好,也比不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