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风一吹,老张家后院的药田又开始热闹起来,这个干了三十年中药材种植的老药农,最近天天蹲在地里捣鼓他的"宝贝"。"春雨贵如油啊,这时候不把药材苗伺候好,可就错过一整年的收成。"他边说边给刚冒头的黄精苗覆土。
其实像老张这样的种植户,全国还有千千万万,春季作为中药材种植的黄金期,选对品种就像押对了宝,笔者走访多位中药种植大户,整理出这份适合春季种植的中药材清单,新手老手都适用。
懒人首选:芍药家族
说到春季种植,第一推荐就是芍药,这个被称为"花中宰相"的药材,根可入药,花能观赏,简直是居家种植的全能选手,白芍亩产可达800-1200公斤,按目前市场价每公斤16-20元计算,效益相当可观。
关键提醒:芍药怕积水,一定要选排水好的坡地,有经验的药农会掺入腐熟农家肥,这样长出的根茎特别粗壮,浙江磐安的老药农透露个小窍门:"清明前后移栽最好,这时候芍药芽刚萌动,成活率能到95%以上。"
重茬克星:板蓝根
在河北安国,药农们流传着"春播板蓝根,秋收两道银"的说法,这种耐寒又耐旱的药材,特别适合新手种植,关键是它不挑地块,去年种过别的药材的土地也能生长良好。
种植秘诀:播种前用40℃温水浸种2小时,能让发芽率提升30%,管理时注意及时间苗,保持株距5-7厘米,最值钱的是它的根——大青根,亩产干货能达到200公斤左右。
林下经济新宠:苍术
对于山区农户来说,苍术绝对是春季造林的绝配,这种喜阴耐寒的药材,特别适合在果树林下套种,安徽亳州的王师傅就在桃树林下种苍术,每年额外增收两万多。
特别注意:苍术种子要经过沙藏处理,春节后取出催芽,播种时混入细沙,能防止鸟类啄食,有经验的种植户会套种高秆作物做天然遮阳棚。
药食两用明星:蒲公英
别小看路边常见的蒲公英,人工种植的蒲公英根茶在市场上能卖到每斤80元,更重要的是它几乎不需要管理,撒下种子就能自己繁衍,山东临沂的李大姐靠种植蒲公英,把自家荒地变成了"绿色银行"。
种植要点:选择疏松土壤,开春后直播种子,要注意及时采收,叶片长到15厘米时药效最佳,可以搭配玉米等高秆作物,既能遮荫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。
南北方通吃:金银花
这种四季常青的藤本植物,堪称中药材里的"致富藤",河南封丘的种植基地数据显示,管理得当的金银花亩产干花能达到150公斤,按每公斤120元计算,收益非常可观。
种植诀窍:春季扦插时要选两年生健壮枝条,蘸生根粉后斜插,初期要注意遮阴保湿,成活后却格外皮实,抗旱能力比月季还强。
小众暴利:黄精
在湖南怀化,有个"黄精村"靠种植这个"仙草"集体脱贫,黄精喜欢阴凉湿润环境,正好利用春季梅雨季节的自然条件,重要的是要选多花黄精品种,皂苷含量高才能卖出好价钱。
实操建议:采用根茎繁殖,春季萌芽前栽种,种后覆盖稻草保墒,雨季注意开沟排水,老药农教的路数:"九蒸九晒"虽然麻烦,但加工后的黄精能卖到每公斤300元以上。
抗疫明星:贯众
自从疫情后,这个清热解毒的药材成了抢手货,它特别耐寒,东北地区也能种植,关键是贯众喜欢酸性土壤,正好和很多农作物形成差异化种植。
种植贴士:早春用孢子繁殖,覆土厚度不超过5毫米,生长期间要勤除草,因为它的竞争力不如杂草,采收时留根芽,明年还能继续发芽。
懒人福音:艾草
要说最容易种的中药材,艾草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,这个泼辣的家伙,房前屋后随便撒点种子就能活,不过要想卖高价,还得学湖北蕲春的种植户,搞有机认证。
增值技巧:清明节前采收的嫩艾,挥发油含量最高,可以做成艾条、艾绒,电商平台上包装精美的艾草制品,价格能翻好几倍。
春季种植避坑指南
- 千万别急着早播:地温稳定在10℃以上再种,否则容易烂种
- 种子处理很重要:多数药材种子需要温水浸种或沙藏催芽
- 间距宁大勿小:中药材长势猛,拥挤会影响品质
- 基肥要下足:腐熟农家肥+磷钾肥,后期追肥要谨慎
- 防草比除草重要:播种后盖黑膜能省半年工
老张摸着他的芍药田笑着说:"种药材就像养孩子,春天把根基打好,秋天自然有好收成。"这个春天,您家的空地打算种点啥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种植计划,说不定能收到老药农们的独家秘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