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老有朋友在后台问"干胭脂到底是啥中药啊?"(笑)看来大家对传统美妆智慧的兴趣越来越浓了,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充满古风雅韵的中药材,看看它到底是何方神圣。
其实严格来说,中医典籍里并没有"干胭脂"这个正式药名,但要是说到古代姑娘们化妆用的胭脂,那可都是纯中药制作的宝贝,咱们说的"干胭脂",应该是指制作传统胭脂的主要药材原料,这背后藏着老祖宗们把中药玩出花样的大智慧呢!
先给大家看个有意思的——唐代《外台秘要》里记载的"红蓝花酒",用的就是西藏红花泡酒做胭脂,这种用花瓣做的胭脂膏,晾干后就成了最早的"干胭脂"原型,不过真正让胭脂普及开来的,还得数宋代出现的紫草版配方。
说到紫草,这可是制作干胭脂的灵魂选手,这种长着紫色小绒毛的草本,在《本草纲目》里专门提到能"活血凉血,解毒透疹",聪明的古人发现它的根切片泡油后,能染出特别漂亮的猩红色,现在去中药店买紫草,老板都会告诉你这是治湿疹的良药,其实它更是天然色素宝库。
除了紫草,还有几位"胭脂天团"成员不得不提,像新疆产的红花,既是活血化瘀的药材,也是顶级唇色原料,记得去年我去伊犁,当地维吾尔族大妈教我用热牛奶泡红花敷脸,说是能让气色红润,这不就是古代版的腮红用法嘛!
更让人惊喜的是玫瑰花瓣,别以为玫瑰花茶只是喝的,把新鲜花瓣捣碎加蜂蜜调成膏,晾半干就是最温柔的胭脂,乾隆年间的《清稗类钞》里就记着宫里妃嫔用玫瑰膏当口脂,这大概就是"口脂"变"口红"的前世今生吧?
说到制作工艺,这里头学问可大了,老师傅们会按古法先把药材用黄酒浸泡,这步既能消毒又能激发药效,然后加油熬煮,讲究的要用杏仁油或者牛髓油,这样画在脸上才不会干裂,最后过滤杂质,倒入特制的胭脂盒晾成膏状,这就是古代版的"粉饼"了。
现在市面上打着"中药胭脂"旗号的产品可不少,但真正按古法炮制的少之又少,去年我特意托人从南京同仁堂买了块紫草胭脂膏,打开闻到熟悉的草药香才放心,不过要提醒各位,真拿中药当化妆品用,可得注意体质,就像紫草虽好,孕妇用了可能影响胎气,这在《神农本草经》里都有标注。
最近总有人把中药美妆和化工产品对立起来,其实大可不必,你看《齐民要术》里贾思勰记录的胭脂做法,不就是把中药的有效成分和美容功效结合得明明白白?现在很多国货品牌都在复原这些古方,像上海家化的"双妹"系列,就把鹅蛋粉和紫草配在一起,既养肤又显色。
最后教大家个鉴别真假的小窍门:真正的中药胭脂遇热不会完全融化,因为用的是植物油定型,假的化学制品遇到体温就会变成液态,下次看到号称"古法制作"的胭脂,不妨试试这个土方法,毕竟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,可不能让那些歪门邪道给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