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看见朋友圈有人晒中药养生茶,其中出镜率最高的除了枸杞、黄芪,就是这瓣暗红色的"花瓣"——赤芍,前几天闺蜜神秘兮兮地跟我说:"听说赤芍能活血化瘀,我天天泡水喝,结果这个月姨妈提前了十天!"吓得我赶紧翻出《本草纲目》查资料,发现这味药虽然好,但真不是人人都能随便喝的!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中药界的"双刃剑"。
赤芍到底是个啥?
走在中药材市场,总能看到摊主摆着大片红棕色的药材,表面带着纵沟纹路,掰开断面是淡粉色的,这就是被中医称为"血中之气药"的赤芍,老中医常说它能"散瘀血不伤新血,泻肝火不损正气",像月经不调、胸胁胀痛这些毛病,开方子里总少不了它,不过您可别被这温润的外表骗了,《神农本草经》早就给它标注了"寒性"属性。
前阵子邻居王婶风湿腿疼,自己照着偏方用赤芍煮水熏洗,结果第二天就腹痛腹泻,后来才知道她脾胃虚寒还长期服用,这就像让怕冷的人光膀子冬泳,不出问题才怪!所以说啊,这味药下肚前真得摸清自己的体质。
哪些人碰不得赤芍?
我表舅妈去年查出子宫肌瘤,听人说赤芍能消包块,每天拿它当茶喝,结果喝了半个月开始头晕乏力,去医院检查发现血红蛋白降了20个点,医生指着化验单说:"你这贫血体质还敢吃活血药?这不是雪上加霜吗!"
像她这种气血两虚的人只是禁忌群体之一,我整理了四类危险人群:①手脚冰凉、大便溏稀的阳虚体质②经常刷到深夜的熬夜党(耗伤阴血)③正在吃阿司匹林的三高患者④孕期准妈妈,特别是最后这类人群,赤芍的活血功效可能引发宫缩,当年我们中药铺就贴过"孕妇慎用"的警示标。
剂量决定是药还是毒
上周去老字号药房抓药,老药剂师边称边念叨:"赤芍每次用量控制在6-12克,就像炒菜放盐,多了就变毒药。"这话真不假!我同事把赤芍当归茶喝,每天30克煮水,连喝三天嘴角开始冒痘,舌苔变得又黄又厚,这是典型的过量表现。
更吓人的是长期服用的累积效应,有个微商卖赤芍祛痘茶包,客户连续喝半年后出现肝功能异常,为啥?赤芍含有的芍药苷需要肝脏代谢,就像让快递小哥天天加班送包裹,早晚要把人累垮,所以中医开方都会搭配陈皮、茯苓这些护胃的药,就是为了给身体装个"安全阀"。
配伍不当会放大副作用
上个月我妈腰疼,我把赤芍和红花配着让她泡脚,结果当天夜里她心慌难受,测血压比平时高了30mmHg,后来才明白,赤芍本来就有扩张血管的作用,再加上活血的红花,相当于给心血管系统打了鸡血。
这让我想起医馆里常见的配伍禁忌:赤芍+藜芦会变"毒药",赤芍+磺胺类药物会加重肾损伤,就像化学实验要遵守配方一样,中药搭配讲究君臣佐使,建议大家别自己瞎琢磨,去看诊时一定要告诉医生正在吃的西药,免得药物在体内打架。
正确打开方式看这里
其实只要用对方法,赤芍绝对是个宝,像我这种久坐办公室的打工人,春天干燥时会用5克赤芍搭配10颗枸杞泡水,既能清肝火又不怕太寒凉,要是碰上跌打损伤,老师傅教的土方法是用赤芍粉调黄酒外敷,注意别大面积使用就行。
最关键的是要知道自己几斤几两,怕冷的人可以加点生姜中和寒性,上火的话配菊花刚刚好,记住任何中药连续吃超过一周,都要停两天给身体喘口气,就像养花浇水,适量是滋养,多了就烂根。
辨别真假有妙招
市场上染色冒充的情况特别多,上次我在夜市买的"赤芍"泡水后颜色妖艳,喝着还有酸味,后来懂行人告诉我,真赤芍断面应该是淡红色,闻着有股淡淡的草腥气,那些特别鲜艳的多半用硫磺熏过,喝下去等于慢性服毒。
建议大家买的时候选表皮有皱纹的,摸起来有点糙手的,整片的赤芍比碎渣好,因为碎片可能是边角料或者霉变的,老话说"是药三分毒",千万记住别在菜市场买中药,要去正规药房找专业人士把关。
看到这里,您是不是对手里那杯赤芍茶重新审视了?这味从《伤寒论》里走出来的中药,用好了是调理身体的利器,用错了可能就是伤身的利刃,下次再看见朋友圈的养生秘方,建议您先想想自己属于哪种体质,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药,如果实在拿不准,不妨花二十块钱挂个中医号,毕竟健康这事,真的不能靠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