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后台总有人留言说"老是感觉胸口堵着一口气""嗓子眼儿痒痒总想咳嗽",其实这些小毛病背后可能都藏着中医说的"气机上逆"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能把上蹿的气儿往下拽的中药,学会这几招,连喝口水都带着顺气的功效!
啥叫"引气下行"?得像哄孩子一样哄着气走 老祖宗看病讲究"气顺则百病消",就像家里闹矛盾要劝架一样,当气往上冲造成咳嗽、反酸、头晕时,就需要能镇得住场子的药材来当和事佬,这类中药不是简单粗暴地压气,而是像有经验的调解员,该疏的疏,该收的收,让气乖乖回到该待的地方。
厨房里就有的"顺气高手"——枳实 说起理气药,枳实绝对排前三名,这东西看着不起眼,却是历代医家手里的宝贝,记得去年邻居王婶积食胀得直不起腰,我用5克枳实泡水让她喝下,不过半小时就听着她肚子里咕噜咕噜排气声,这小家伙特别擅长冲开堵塞的胃肠通道,就像给生锈的门轴抹润滑油,不过体虚的人要悠着点,毕竟破气力道有点猛。
文人墨客最爱的沉香——贵族级别的顺气丹 沉香这玩意儿可不只是闻着香,人家正经是行气界的贵族,古时候读书人案头摆的香炉里,十有八九都是沉香末,它能把窜到头顶的虚火往下引,特别适合那种心烦气躁、面红耳赤的上火症状,上次我熬夜写稿急得嗓子冒烟,含了片沉香,那股凉意顺着喉咙往丹田走,瞬间就像开了空调房。
打嗝不止试试旋覆花——专治气往上冲 要说止嗝神器,旋覆花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,这花儿看着跟小菊花似的,降气本事却比菊花茶厉害多了,有个快递小哥连着打嗝三天,用3克旋覆花煮水当茶喝,当天下午就没再听见他"呃呃"的动静,它最拿手的就是对付这种气逆引起的怪声,配合代赭石效果更佳。
石头也能入药?代赭石镇惊又降逆 别小看这黑乎乎的石头,它在中药柜里可是镇场子的角色,肝阳上亢导致的头晕目眩,或是呕吐到脱水的情况,都得靠它来平叛,有次我妈高血压头晕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煅过的代赭石,说是能把往上冲的血气压回正轨,果然喝完两剂头就不晕了。
喉咙里的小刷子——半夏刮痰又降气 很多人不知道,慢性咽炎老觉得嗓子堵,可能就是气逆带着痰湿往上翻,这时候就得请半夏出马,它就像喉咙里的小刷子,从上往下清扫痰气,特别是梅核气患者,总感觉喉咙卡着东西,用姜半夏泡茶慢慢咽,那种如鲠在喉的感觉会明显减轻。
紫苏子的双重身份——润肠通便也降气 说到苏子可能会想到炖鱼去腥,其实它还是肺气上逆的克星,那些一换季就咳到脸红脖子粗的朋友,用苏子加蜂蜜泡水,既能润燥又能把憋在胸口的气往下导,更妙的是它还带点润肠作用,特别适合兼有便秘的气滞人群,堪称一举两得。
日常调理小窍门:按揉天突穴+萝卜汤 除了吃药,平时养成揉天突穴的习惯(就是喉咙下方凹陷处),每天早晚各按五分钟,相当于给气管做了个SPA,饮食上不妨多吃点白萝卜,特别是那种心里美萝卜切块煮水,既能消食又能辅助降气,不过要注意,气虚体质的人吃萝卜别过量,免得把正气也泄了。
用药禁忌要记牢 这些引气下行的药虽好,但像寒性的枳实、苦杏仁都不能长期吃,否则可能伤脾胃,孕妇更要避开活血化瘀的药材,像三棱、莪术这类猛将绝对不能碰,建议大家在症状反复两周以上,或者伴随其他不适时,一定要找中医师把脉辨证,别自己乱配药方。
说到底,人体就像个复杂的交通系统,气机通畅才能保证各个器官正常运转,下次再感觉胸口憋闷、喉咙发痒的时候,不妨试试这些传承千年的顺气良方,说不定比吃西药见效还快呢!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保持心情舒畅,毕竟气顺了,浑身都舒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