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剂量掌握好,治病效果没烦恼!临床常用中药剂量大全

一归堂 2025-05-07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在中药房抓药时,很多患者都会盯着秤杆问:"医生,这药量够吗?"其实中药讲究"分量精准,四两拨千斤"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临床最常用的中药剂量,这些数字背后藏着千年医理,看懂了能帮你更好地调理身体。

补气明星黄芪:30克是道坎 老广煲汤爱放黄芪,但真正治病时用量大有学问,普通气虚感冒用15克就够了,配上防风、白术组成玉屏风散,要是遇到慢性肾炎、糖尿病这种耗气大户,有经验的大夫会用到30-60克,记得去年给一位术后乏力的患者开方,黄芪用到50克,配合当归15克,两周就见效了,不过新手别学样,黄芪过量容易上火,舌苔发黄时要停用。

妇科圣药当归:活血补血有讲究 "归头补血,归尾破血",整支当归用10-15克最稳妥,痛经严重的姑娘可以加到20克,配延胡索、香附效果更好,但月经量多的那几天要减到6克,否则就像洪水决堤,有次邻居阿姨更年期潮热,我用当归12克配牡丹皮9克,三天就缓解了盗汗症状。

调和诸药甘草:国老也有脾气 都说"十方九草",甘草3-6克能调百药,但碰上湿热体质就要小心,5克以上可能滞气,去年治个口腔溃疡患者,用甘草泻心汤时特意只用3克,怕盖住了黄连的苦寒,熬甘草要最后下锅,久煮会发涩,这点小窍门可要记牢。

清热猛将黄连:3克定乾坤 胃火旺的人含3克黄连泡水,第二天口疮就好大半,但千万别贪多,5克以上就伤胃气,有次急诊科转来个腹泻病人,自述喝了黄连水,结果腹痛加剧——一看用量10克,这哪是治病简直是折腾肠胃,记住黄连配木香3克,既能清火又不伤气。

大补元气人参:从3克到30克的跨越 野山参须子3克就能救急,红参片要用到15克才够力,去年冬天张大爷阳康后心慌,用红参15克炖鸡,连吃三天精神抖擞,但高血压患者要慎用,5克以上可能睡不着觉,西洋参性情温和,日常保健用6克泡茶正合适。

润肺高手杏仁:南北差异要分清 甜杏仁10克能润肠通便,苦杏仁8克止咳平喘,有位老师长期吸烟咳嗽,我用苦杏仁9克配枇杷叶12克,让他把烟灰缸换成了果盘,注意杏仁有小毒,必须煎煮透,儿童用量要减半。

祛湿利器茯苓:30克起跳不嫌多 湿气重的人认准茯苓,30克打底才见效,遇上水肿患者,我会加到60克,配合猪苓、泽泻利水,但阴虚口干的人要少吃,15克以上可能加重干燥,有位出租车司机脚气水肿,茯苓用到40克,一周就消肿了。

止痛妙药川芎:6克引药上行 "头痛不离川芎",但用量很关键,外感头痛用6克,配上白芷9克效果翻倍,要是月经不调的痛经,就要加到12克,引导药性往下走,有次药店小妹偏头痛,川芎6克加天麻10克,当天就缓解了恶心症状。

安神夜交藤:30克煮出好睡眠 失眠轻症用15克,顽固性失眠要加到30克,配上合欢花9克,睡前两小时喝效果最好,隔壁王奶奶常年靠安眠药,改用夜交藤30克煎水泡脚,半个月就戒了西药,但脾胃虚寒的人要加生姜3片中和寒性。

消食神曲:15克化解积食忧 孩子积食发烧,神曲10克配山楂15克,煮成甜甜的焦三仙饮,成年人暴饮暴食后,用炒神曲18克加麦芽20克,当天就能恢复胃口,不过孕妇要慎用,5克以上可能引起宫缩。

中药剂量不是数学题,而是要看人下菜碟,同样的症状,胖子和瘦子用量不同,老人和壮年差别更大,建议初次尝试中药的朋友,先从小剂量开始,观察身体反应再调整,最重要的是找靠谱中医师辨证开方,毕竟差之毫厘,疗效千里,下次去药店抓药,不妨问问药师:"这个方子的君臣佐使是怎么配伍的?"懂点门道,吃药心里才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