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疟疾,这玩意儿可真是让人头疼不已,忽冷忽热、浑身打摆子,严重起来还能要人命,不过咱老祖宗对付这病那可是有一套独特的法子,今天就好好唠唠中医中药治疟疾的那些门道。
疟疾咋回事?中医早就看透了
在古代,疟疾又叫“瘴气”“打摆子”,老祖宗早就发现这病跟湿闷环境、蚊虫叮咬脱不了干系,中医觉得,疟疾是啥呢?疟邪”钻进身体,躲在半表半里的地界,跟正气对着干,就跟俩势力在身体里拉锯战似的,一会儿寒气冒上来,冻得人直哆嗦;一会儿热气反扑,烧得人迷迷糊糊。
古书《黄帝内经》里就写着疟疾的症状,说它定时发作,跟潮汐似的准点,这就是疟疾的一大特点,而且啊,不同地方的疟疾还有偏性,南方湿热重的地儿,疟疾带着湿毒,黏腻难缠;北方风寒强的地方,疟疾夹着寒邪,来势汹汹。
中药抗疟,这些宝贝很给力
(一)青蒿:抗疟界的大明星
要说抗疟中药,青蒿必须第一个提名,这玩意现在全世界都知道,屠呦呦团队从青蒿里提炼出青蒿素,拿了诺贝尔奖,给中医狠狠争了口气,在古代,青蒿也是治疟疾的常用药。
青蒿性寒味苦,就像个清热凉血的高手,它能把疟疾引起的高热、烦躁一下子压下去,新鲜青蒿绞汁喝,对刚染上疟疾发热的时候特管用,退热速度杠杠的,要是配上黄芩、滑石这些药,做成青蒿鳖甲汤,专门对付热毒炽盛、高烧不退的疟疾,那是一剂见效。
(二)常山:消积破瘴有一手
常山这味药,名字就透着股霸气,它是治疟疾的猛将,尤其擅长消痰积、破瘴疠,疟疾发作时,人体内痰湿瘀阻,常山就像个推土机,把这些病理产物统统推开,不过常山有个小毛病,稍微有点恶心呕吐的副作用,所以一般都会搭配陈皮、半夏这些和胃的药,既能增强化痰效果,又能护住脾胃。
(三)鸦胆子:以毒攻毒治虐王
鸦胆子小小的,本事可不小,这玩意儿有点小毒,但是以毒攻毒对付疟疾正好,把鸦胆子包在龙眼肉里吞服,或者做成鸦胆子胶囊,能直接杀死疟原虫,以前在缺医少药的山区,遇到恶性疟疾,老郎中常常会用鸦胆子急救,虽说味道苦得吓人,但效果真没话说。
经典方剂,抗疟组合拳
(一)柴胡截疟汤:调和肝胆祛疟邪
这方子主打柴胡、黄芩,专门调理肝胆,为啥呢?因为疟疾在少阳经捣乱,柴胡就像个导航,把药劲带到病灶,黄芩负责清热解毒,再加上常山、草果这种抗疟大将,一起把疟邪撵出去,要是病人胁痛得厉害,加点延胡索、川楝子,止痛效果立马翻倍。
(二)截疟七宝饮:驱寒散热双管齐下
常山、草果、槟榔、青皮、陈皮、厚朴、甘草,七味药凑一起,各有各的绝活,常山抗疟,草果祛寒湿,槟榔打虫消积,青皮、陈皮理气化痰,厚朴燥湿行气,甘草调和诸药,不管是寒疟还是热疟,这方子都能灵活调整,堪称抗疟界的万金油。
预防疟疾,中医也有妙招
(一)香囊佩身,瘴疠难侵
用艾叶、苍术、白芷、丁香这些香料做个香囊随身带,蚊子闻到都得绕道走,这些药材散发的气味能改变周围气场,不让疟邪靠近,特别是去东南亚、非洲这些疟疾高发区旅游,揣个香囊比喷多少花露水都管用。
(二)艾灸穴位,扶正祛邪
没事灸灸足三里、关元、大椎这些穴位,能把阳气提起来,增强抵抗力,就好比给身体筑起一道防火墙,疟邪想偷袭都没门,每周灸个两三回,每次十分钟,长期坚持,体质弱的人也能扛住疟疾侵袭。
(三)药膳调理,未病先防
平时拿马齿苋、蒲公英凉拌吃,或者煮点鱼腥草茶喝,这些野菜都是清热利湿的高手,再吃点山药粥、红枣糕补补气血,身体底子好了,疟疾自然就不敢找上门。
中西医结合,抗疟更高效
现在治疟疾,中西医结合那是王炸组合,西药青蒿素片杀灭疟原虫速度快,中药调理身体内环境、减轻副作用,比如吃完青蒿素片肠胃不舒服,喝点姜夏止呕汤就好多了;要是贫血体虚,来点归脾汤滋补气血,两边优势互补,治好疟疾还不伤身子。
中医中药抗疟疾那是几千年实战攒下的经验,从单味药到经典方,从预防到调理,一整套方案严丝合缝,虽说现在医疗技术进步了,但这些老法子依然管用,毕竟老祖宗的智慧结晶,关键时刻从不掉链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