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0种中药高清原图大全集!从人参到灵芝,手把手教你认药识图

一归堂 2025-05-07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中药识别有多重要?老中医的私房秘诀

记得小时候跟着爷爷去中药铺,柜台后一排排小抽屉像神秘宝盒,老爷子总说:"认药如认人,模样记混了可是要出人命的!"这话一点不假,前年邻居阿姨把"白附子"当"茯苓"炖汤,结果全家闹肚子跑医院,这教训可太深刻了!

现在年轻人流行喝养生茶,但多少人分得清黄芪和党参?能把当归和独活区分开?更别说那些长得像双胞胎的中药了——比如北沙参和南沙参、藏红花和红花,稍不留神就买错,所以说,掌握中药辨识真功夫,既是保护自己,也是传承文化。


六大类中药图鉴,手机存好随时查

咱们把300多种中药分成六类,每类挑几个典型讲讲,文末会告诉你们哪里找全套高清图,别急~

根茎类(占中药半壁江山)

  • 人参:东北"铁杆庄稼",芦头越短越值钱,须根像小胡子
  • 三七:云南特产,表面有瘤状突起像狼牙棒
  • 当归:甘肃岷县的最好,油润发黑带甜味
  • 防己:黄褐色"骨头"状,断面有粉性

小技巧:根茎类多是圆形或块状,质地硬的多利水消肿(如茯苓),软的偏补(如党参)

果实种子类(小巧却有大能量)

  • 枸杞:宁夏红宝,两头尖中间鼓,蒂处白点越多越甜
  • 胖大海:越南产的最佳,泡发后体积能翻20倍!
  • 砂仁:阳春砂最地道,表面有密刺像缩小版榴莲
  • 决明子:马蹄形小胶囊,炒过后会爆响

注意:种子类要选颗粒饱满、无虫蛀的,陈年旧货会发臭失效

全草类(一株植物全身入药)

  • 薄荷:揉碎闻着刺鼻清凉,江苏产的最正宗
  • 蒲公英:春天最好采挖,根断时冒白汁像牛奶
  • 鱼腥草:搓烂有鱼腥味,四川人当凉菜吃
  • 马齿苋:田间杂草却是治痢高手,注意分辨相似野草

冷知识:很多野菜都是中药,但需专业指导食用

花类(颜值担当疗效猛)

  • 金银花:一蒂两色才正宗,山东平邑产量最大
  • 菊花:亳菊舌状花多,杭菊碟状花厚
  • 辛夷:望春花蕾像毛笔头,晒干后香气持久
  • 月季花:清晨采摘最佳,晒干后变淡紫色

保存秘诀:花类药材最怕晾晒过度,阴干才能锁住香气

动物类(听着吓人但有用)

  • 鹿茸:梅花鹿角尖血片,像翡翠又像蜡制品
  • 蝉蜕:空壳带金边,头部眼睛位置最明显
  • 蜈蚣:广西产的大条,腹部足痕要清晰
  • 土鳖虫:雌虫扁平雄虫圆,烘干后脆如纸

提醒:动物药现在多用养殖,野生已属保护动物

矿物/树脂类(石头也能治病)

  • 石膏:纤维状晶体,摸起来像丝绒
  • 朱砂:鲜红色粉末,古代画符用的其实是硫化汞
  • 乳香:橄榄树分泌物,遇热变软流"泪"
  • 血竭:龙血树树脂,酒精泡开显红透亮

注意:矿物药多有毒,必须严格遵医嘱使用


这些易混淆中药,90%人分不清!

  1. 柴胡 vs 银柴胡

    • 北柴胡带"蚯蚓头",银柴胡通体白净像萝卜
    • 前者退烧,后者专治阴虚发热
  2. 川贝母 vs 平贝母

    • 川贝"观音合掌",平贝像迷你洋葱头
    • 川贝止咳化痰,平贝偏润肺
  3. 制何首乌 vs 生何首乌

    • 制过的表面黑褐发亮,生品切片有云锦纹
    • 生首乌含蒽醌类物质,不可长期服用
  4. 关黄柏 vs 川黄柏

    • 关黄柏断面鲜黄色,川黄柏显淡棕色
    • 两者都清热燥湿,但关黄柏更入肾经

鉴别口诀:看形状、摸质地、闻气味、尝味道,四招搞定八成药!


家庭必备中药使用指南

  1. 厨房药材

    • 生姜:晨吃如参汤,晚吃赛砒霜(其实晚上也能吃,别过量)
    • 八角:炖肉放1-2颗足够,多则发苦
    • 陈皮:广东新会产的最佳,年份越久越值钱
  2. 应急小药箱

    • 薄荷脑:头痛鼻塞时涂太阳穴
    • 艾叶:泡脚治寒湿,熏蒸驱蚊虫
    • 紫苏叶:吃海鲜前嚼几片防过敏
  3. 季节养生方

    • 春季:枸杞+菊花泡茶明目
    • 夏季:荷叶+冬瓜皮煮水消暑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