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能不能整理一份中药图片大全?每次去药店抓药都分不清名字",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接地气的话题!作为一个从小在中药店长大的"药罐子",我拍着胸脯保证:看完这篇图文并茂的干货,保准你逛中药房时不再脸盲!
根茎类中药——藏在土里的养生密码
人参(五加科)
图1:黄白色带须根的人参,像极了穿着蕾丝裙的胖娃娃,野山参表皮有明显螺旋纹,园参则相对光滑,老中医常说"人参杀人无过,大黄救人无功",可见其药性之猛。
黄芪(豆科)
图2:金黄蜜炙过的黄芪切片,散发着淡淡的甜味,这可是煲汤炖肉的"黄金搭档",尤其适合气虚体弱的朋友,记得看断面纤维性,假的会用土豆伪造哦!
当归(伞形科)
图3:棕黄色的当归身油润发亮,闻着有股特殊的甘苦香。"归头补血,归尾破血",月经不调的小姐妹们可要记好这个知识点。
花叶类中药——草木里的治愈魔法
金银花(忍冬科)
图4:刚采摘的金银花还是青白配金黄,晾晒后变成淡棕色,咽喉肿痛时抓一把泡茶,那清凉感堪比"喉咙灭火器",注意!新鲜金银花露比干品效果更好。
菊花(菊科)
图5:杭白菊朵形完整如乒乓球,滁菊则是小碎瓣,别小看这朵"桌上雪",清肝明目效果一流,电脑族必备!
薄荷(唇形科)
图6:揉碎叶片立刻飘出沁凉香气,这就是判断薄荷真假的绝招,夏天泡水喝能瞬间唤醒昏沉的大脑,比咖啡健康多啦!
果实种子类——植物的"宝宝"们
枸杞(茄科)
图7:宁夏红枸杞两头尖中间鼓,像红宝石般透亮,真正好的枸杞泡水会呈淡紫色,染过色的才会通红哦!
山楂(蔷薇科)
图8:切片晒干的山楂圈圈,表面有细密的毛茸,胃酸过多的朋友慎用,但这玩意儿消肉食积滞堪称"肠道清洁工"。
薏苡仁(禾本科)
图9:千万别买那种白白胖胖的"珍珠薏米",药用首选带褐色麸皮的,祛湿神器不是吹的,炒过后泡茶效果翻倍!
树皮类中药——树木的"保护衣"
桂皮(樟科)
图10:"肉桂"和"桂皮"可不是亲戚!真正的肉桂断面紫红色,而普通桂皮多是灰褐色,炖肉时放小块,香味能窜遍整条楼道。
杜仲(杜仲科)
图11:折断时会出现银白色胶丝,这是鉴别杜仲的关键特征,腰膝酸软的老铁们,拿它泡酒效果杠杠的!
厚朴(木兰科)
图12:树皮表面有明显椭圆形皮孔,像布满小麻子的皱纹纸,这味药专治腹胀便秘,但量大会麻痹口腔神经。
动物类中药——来自小动物的馈赠
蝉蜕(蝉科)
图13:金蝉脱壳后的空壳轻如薄纸,却能疏散风热,小儿夜啼时煮水擦身,比安抚奶嘴管用多了!
蜈蚣(唇足纲)
图14:干燥后的蜈蚣呈扁平状,背部有两条明显棱线,跌打损伤时碾碎外敷,那酸爽...建议隔着纱布用!
阿胶(驴皮)
图15:正宗东阿阿胶呈琥珀色半透明状,敲碎时脆如玻璃,女生们注意:脾胃虚弱者直接吃可能拉肚子,建议黄酒烊化。
矿物类中药——大地的结晶宝藏
石膏(硫酸盐)
图16:雪花状晶体在阳光下会闪瞎眼,但入药必须煅制,高烧不退时配上知母,堪称"退热双侠"。
朱砂(硫化汞)
图17:鲜红色粉末像细沙,遇水不化,提醒一句:这玩意儿有毒!现在多用人工合成品代替,购买需谨慎。
龙骨(化石)
图18:远古动物骨骼化石表面常有蜂窝状气孔,安神定惊效果一流,失眠星人可以试试龙骨粥。
鉴别小贴士——火眼金睛挑好药
- 看色泽:天然药材颜色自然,染色品会有不均匀色斑
- 闻气味:真品多有清淡草本香,硫磺熏过的刺鼻
- 试手感:虫草应该酥脆易断,假的会柔韧得像塑料
- 泡水法:藏红花入水呈喇叭状绽放,假货直接褪色
- 尝味道:黄连苦得舌尖发麻,甘草甜到齁嗓子(慎试!)
保存秘籍——让药材"延年益寿"
• 贵重药材(人参、虫草)放密封罐,加石灰包防潮 • 花类药材(菊花、金银花)装深色玻璃瓶避光 • 动物类药材(阿胶、鹿茸)冷藏防虫蛀 • 矿物类药材(石膏、朱砂)阴凉处存放即可
最后唠叨一句:中药虽好,但别自己当医生!这些图片可以帮大家认识常见药材,具体用药还是要听大夫的,下次去中药房,不妨对照着看看,是不是突然开窍了?记得收藏这篇图文攻略,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用场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