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我朋友小王跟我吐槽,说自己在小区门口的中药材店买的黄芪,泡水喝着发酸,拿给老中医看才知道是受潮发霉了,更气人的是,商家还不愿意退换,非说"中药本来就是这种味道",这种情况我太能感同身受了!毕竟咱们普通人买中药,最怕的就是花了钱还买到劣质货,今天就跟大家唠唠,怎么挑到靠谱的中药材销售部,记住这五个避坑要点,保你少花冤枉钱!
先看"身份证"再掏钱 现在正规中药材销售部都会把证件挂在显眼位置,但很多顾客不好意思开口问,其实咱们大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看三证:营业执照、药品经营许可证、GSP认证(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),特别是GSP认证,就像餐厅的卫生评级,有这个标志说明他们从采购到储存都达标,要是店家支支吾吾说"证件在总部",建议直接转身走人——现在哪个正规药店不会在门店放复印件?
鼻子比眼睛更可靠 去年带我妈去同仁堂买当归,店员抓了一把让我闻,好药材应该带着自然的香气,像陈皮有柑橘香,党参有甜味,枸杞带点草木香,如果闻到酸味、霉味或者刺鼻化学味,千万别心疼钱,我表姐就买过表面光鲜的三七粉,结果冲泡时浮着一层油花,后来才知道是用提取过有效成分的边角料打的粉,太完美的外表反而可疑,天然药材多少会有点灰土。
当心"越便宜越好"的陷阱 前阵子陪邻居张叔去买西洋参,某网店标价比实体店低一半,结果收到货发现参片薄如纸,泡水后体积膨胀三倍,后来才知道是用提取过有效成分的残次品加工的,现在正规中药材销售部都会明码标价,像人参这种贵重药材还会分等级定价,遇到明显低于市场价的,先查查店铺资质,别贪小便宜吃大亏。
试吃试喝别害羞 上个月我去老字号买茯苓,店员看我犹豫,直接拿了个玻璃杯现场煮水,真正好的茯苓煮出来是淡白色的,喝着有股淡淡的甘甜,要是对方不敢让你试,或者试喝时感觉舌头发麻、喉咙刺痛,赶紧放下走人,我同事就买过号称"野生"的金银花,结果泡出来的水苦得离谱,后来检测发现是硫磺熏过的。
售后服务藏玄机 靠谱的中药材销售部都会主动交代保存方法,像我在胡庆余堂买阿胶,店员特意嘱咐要密封冷藏,还送了防潮剂,要是店家对你说"中药越陈越好",可得多个心眼——大部分中药材都有保质期,当归、枸杞放久了有效成分会流失,上次我在菜场买的"特价"八角,回家发现长虫了,回去找摊主早跑没影了。
说个亲身经历:去年冬天咳嗽,我在小区药店买了川贝粉,结果吃了三天反而咳得更厉害,拿去给中医师看,人家说这是贝壳磨的粉掺了淀粉,后来带我去全市最大的中药材销售部,老师傅现场给我碾新鲜的川贝母,所以说啊,买中药不能图省事,就像买菜要看新鲜度一样,药材也得看"出生证明"。
现在网络发达,很多人图方便网购中药,给大家支个招:收到货先别急着拆内包装,用手机拍下外包装的生产日期、厂家信息,我闺蜜就遇到过网购的"长白山人参",拆开后发现参须是胶水粘上去的,保留证据直接投诉,平台立马给处理了。
最后提醒老年朋友,那些在公园里摆摊卖"祖传秘方"的,千万要绕道走,去年我们小区王奶奶买了"包治风湿"的药酒,喝完浑身起红疹,正规中药材销售部绝不会在马路边摆摊,更别说推销"万能神药"了。
记住这五点:查资质、闻气味、比价格、敢试吃、看售后,买中药就像选对象,不能光看外表,更要了解内在品质,下次去中药材销售部,别不好意思问问题,咱们的钱袋子和健康可都攥在自己手里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