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归声起时,方知乡愁是一味药

一归堂 2025-05-07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前些天收拾旧物,翻出奶奶留下的檀木药匣子,掀开盖儿的瞬间,陈皮混着甘草的香气扑面而来,恍惚间听见收音机里飘出句"当归盼归期",这才惊觉那些藏在歌谣里的中药名,早把中国人的情愫熬成了千年药汤。

记得初中时总爱逃体育课,躲在校医室看老中医抓药,当归片在戥子里跳跃,白芷在铜锅里翻腾,药香裹着收音机里若有若无的旋律,当时只当是寻常背景音乐,如今细品才发觉,那些中药名竟像串珠子似的嵌在歌词里,比如李玉刚的《刚好遇见你》里"我们摘了口罩,彼此交换着体温",乍听平常,细琢磨"交换体温"不就像药材在陶罐里文火慢炖?

最妙的当属《当归》这首歌。"窗外的麻雀,在电线杆上多嘴",分明是柴胡解表的前奏;"你说天涯,闪着光",活脱脱朱砂安神的意象,主唱把离愁唱成"当归盼归期",倒比直白说思念更有韵味,就像奶奶总把黄连藏在甘草底下,苦味过了喉才回甘,这大概就是中式含蓄的浪漫。

去年在成都采风,望江楼边的茶馆里坐着位穿青布衫的老先生,琵琶声起,他闭眼哼起《凉凉》:"凉凉夜色,何曾忘",突然指着茶碗里的枸杞笑道:"这'凉'字可藏着黄柏、知母的寒性",我这才悟出歌词里"入骨相思君知否",原是用石膏的辛凉喻情伤,比直说更戳心窝子。

要说最会用药名写情书的,还得数林夕,他给王菲写的《百年孤寂》里,"风轻云淡讲真话",表面写景,细品却是薄荷麝香丸的配方,薄荷清凉透表,麝香通窍醒神,恰似爱情里想触碰又缩回的手,去年采访中药铺第八代传人,老爷子摸着紫砂壶笑道:"情字这味药,最是讲究君臣佐使"。

最近迷上在B站追《本草中国》纪录片,片尾曲《青山远》把中药歌推上新高度。"半夏微凉,蝉蜕声响",十六个字道尽少女怀春的娇羞,导演组悄悄告诉我,他们特意找来老药师谱曲,把脉象起伏化作五声音阶,现在年轻人总说"社恐",哪比得上古人用防风、合欢形容心事来得雅致?

前些日子陪闺蜜相亲,男生开口就夸她"气质像白芍",我们面面相觑半天才反应过来,这是夸人柔中带刚呢!要我说,现代人表白该学学《红楼梦》里薛蟠送桂花糖配黄连,甜中带苦才见真心,就像周杰伦《千里之外》里"沉默年代,或许不该太遥远的相爱",若换成"远志难寻,唯寄红参",保准微信对话框里都是拆药包的表情包。

夜深人静时戴上耳机,发现音乐平台悄然开辟了"本草歌单"。《贝加尔湖畔》里"清澈又神秘",配上茯苓生长的特写;《小幸运》里"原来你是我最想留住的幸运",幻化成月季在晨露中初绽,忽然想起故宫角楼的御药房,导游说当年妃嫔们互赠香囊,比现在送口红不知道高明多少。

前天直播调中药面膜,弹幕突然刷过句"姐姐声音像薄荷酒",我怔了怔,忽然想起费玉清的《南屏晚钟》——"我匆匆地走入森林中",那婉转的颤音可不就像钩藤攀着古松?新时代的年轻人虽然不用背汤头歌,但基因里对草木的眷恋,终究会在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