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阵子整理药箱时翻出张老照片,上面是爷爷年轻时在药房抓药的场景,案台上摆着两包金灿灿的药材,当时没在意,最近刷到张双黄中药图片突然想起这事,原来这不起眼的"双黄"里藏着大玄机!
咱老百姓常说"中药颜色有讲究",这双黄组合可不是随便搭的,先说最显眼的黄芪,外号"补气小能手",切片后像蜜蜡似的透亮,隔壁黄芩就低调多了,表面泛着暗黄绿,却是清热界的老行家,您细看双黄中药图片会发现,这俩药搁一块就像太极图,一温一凉正好互补。
老中医常讲"气足百病消",黄芪补的是肺脾之气,我同事小王去年总冒虚汗,老中医让他每天用黄芪煮水喝,坚持半个月,人看着精神多了,现在办公室抽屉还备着黄芪含片,不过这货虽好可别贪嘴,上次我学网红用黄芪炖鸡,结果晚上兴奋得睡不着——这补气效果确实猛!
再说黄芩,简直就是上火人的救星,记得有次吃火锅急了眼,第二天嗓子肿得跟含个糖葫芦似的,抓把黄芩泡茶,那股子苦香顺着喉咙往下走,当天下午就轻松大半,现在我家冰箱常备黄芩露,夏天喝比冰可乐还解渴。
您要是以为这俩只能单干就错了!聪明老中医最爱让它们组CP,黄芪偏温,黄芩偏寒,一个补一个清,就像给身体做SPA,我奶奶的降压茶秘方就是这两味,配上菊花枸杞,喝了二十年血压稳当,不过配伍有讲究,一般是黄芪用量多些,黄芩少半勺,具体还得找大夫把脉。
现在年轻人流行晒养生,双黄中药图片成了不少博主的打卡道具,但真要见效还得会吃——黄芪炖汤要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煨,黄芩泡茶得用80度水温,最绝的是药膳搭配,黄芪煨排骨补气血,黄芩拌黄瓜降火气,我家每周必做这两道。
当然也不是人人适合,体热上火的多吃黄芩,气虚怕冷的侧重黄芪,孕妇和小孩要慎用,这道理就跟吃人参不能瞎吃一样,去年邻居王婶给闺女喝黄芪水催月经,结果喝得鼻血直流——这不就是典型的用错地方嘛!
最近发现个新玩法:把黄芪黄芩磨成粉,掺在面粉里烙饼,金黄色的饼皮带着淡淡药香,配碗小米粥,早餐吃特别养胃,不过初次尝试最好先咨询大夫,毕竟每个人体质不同。
看着手机里那张双黄中药图片,突然觉得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真了不起,两味常见药材,一黄一绿,一个补一个泄,就像给身体装了个自动平衡仪,下次再看见药房里的"双黄"组合,可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