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感觉肚子胀气不消化?吃饭没胃口还老是打嗝?这些小毛病去医院排队挂号又觉得麻烦,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有对付消化不良的妙招,今天我就带大家看看中医是怎么对症下药的。
先搞懂你的消化不良属于哪种类型 很多小伙伴一说到消化不良就想着吃山楂丸,但其实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如果是吃完火锅烧烤后腹胀难受,可能是食积停滞;要是经常吃饭没胃口还浑身没劲,八成是脾胃虚弱;明明饿但吃两口就胀,多半是肝郁犯胃,搞清楚自己的体质才能选对药方。
五个经典药方在家就能配
-
陈皮山楂饮(积食型) 材料:炒山楂10克、陈皮5克、麦芽15克 做法:所有材料加水煮开后再熬15分钟,当茶饮 特别适合过年吃撑了的时候,尤其是孩子吃多了肉食积食,这个方子特别灵,记得要用炒过的山楂,生山楂反而刺激肠胃。
-
四君子汤升级版(脾虚型) 党参10克+白术9克+茯苓9克+甘草3克+砂仁3克 这组搭配特别适合上班族,经常熬夜加班导致的食欲不振,砂仁要后下,煮5分钟就行,不然药效会挥发,建议每周喝三次,连续喝两周。
-
玫瑰佛手茶(气滞型) 玫瑰花5朵+佛手片6克+陈皮3克 用保温杯焖泡最适合办公室人群,压力大导致的饭后腹胀最见效,女性朋友经期前喝还能缓解乳房胀痛,但孕妇要慎用。
-
焦三仙粥(通用型) 焦山楂10克+焦神曲10克+焦麦芽10克+粳米50克 把前三味药材煎水取汁,和大米一起煮粥,这个方子温和安全,老人小孩都能用,尤其适合连着几天暴饮暴食后的调理。
-
姜枣花椒贴(应急型) 生姜3片+红枣5颗(去核)+花椒5粒 把所有材料捣烂敷在肚脐上,用胶布固定,这个方法适合突然胃胀恶心,临时应急效果特别好,但皮肤敏感的人要谨慎使用。
中药调理的小窍门 很多人反映中药效果慢,其实是用法不对,比如治疗食积的药必须饭后立即服用,而补脾的药要饭前喝,煎药时最好用砂锅,不锈钢锅次之,千万别用铁锅,有些药材需要特殊处理,像矿物类的要先煎,芳香类的要后下,这些细节直接影响药效。
配合食疗效果更好 吃药期间要忌口生冷油腻,可以多吃山药小米粥养胃,推荐个简单的食疗方:鸡内金粉3克+面粉100克做成面疙瘩汤,每天早餐吃一次,另外南瓜、胡萝卜、苹果这些黄色食物都有健脾功效,可以变着花样吃。
日常保健更重要 有个简单动作特别养脾胃:双手搓热后交替按摩肚脐周围,顺时针方向转36圈,晚上睡觉前泡脚时加点艾叶,既能祛湿又能促进消化,还有要改掉边吃饭边喝水的习惯,这个坏习惯最伤胃气。
特别注意这些事 哺乳期妈妈和孕妇用药要特别小心,像山楂、麝香这类药材绝对不能碰,长期消化不良要做胃镜检查,别耽误了严重疾病,中药调理一般需要2-3个月,不要指望喝两天就断根,贵在坚持。
现代人的调理误区 很多人把消化不良当成小问题,随便买点西药对付,其实长期靠吗丁啉会产生依赖性,正确做法应该是发作期用中药调理,平时注意饮食规律,特别是经常应酬喝酒的朋友,家里备点葛花解酒茶很有必要。
记住这些药方只是基础调理,如果症状持续两周还没改善,或者出现体重骤降、黑便等情况,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,平时保持好心情,少熬夜,比吃什么药都管用,关注我,下期教大家怎么通过舌苔判断脾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