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山藏药香!探秘广元中药材种植基地的致富经

一归堂 2025-05-07 科普健康 1605 0
A⁺AA⁻

"清明前后种三宝,霜降时节挖金条",这句在广元山乡流传的顺口溜,说的正是当地中药材种植的时令智慧,作为秦巴山区道地药材的核心产区,广元市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正以"野草变黄金"的故事,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传奇。

秦巴山麓的"天然药库"

驱车沿着广元山区的盘山公路前行,薄雾缭绕的山谷里不时闪过成片的绿意,在旺苍县的黄精种植基地,梯田状的坡地上,拇指粗的黄精茎块挤挤挨挨,叶片上还挂着晨露。"这里海拔800多米,昼夜温差大,种出来的黄精益素含量比普通药材高两成。"正在除草的药农老李随手抓起一把土,"你看这腐殖土,捏起来能成团,松手就散,最养药材。"

广元地处北纬32°的"黄金气候带",年均气温16℃的温润环境,加上秦巴山脉的垂直落差,形成了"一山有四季,十里不同天"的特殊小气候,林业局的老张指着卫星地图说:"从低山的金银花到高山的川贝母,我们这里立体分布着50多个道地药材品种。"数据显示,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突破50万亩,年产值超30亿元。

藏在深山里的"致富密码"

在青川县的乌药种植园,返乡创业的王大姐正带着村民采摘药材。"以前守着宝山没饭吃,现在知道乌药根能卖到80元一斤,家家户户都抢着种。"她弯腰拨开落叶,露出拳头大的褐色根茎,"这种林下仿野生种植,既不毁林又能保品质。"目前广元已有2.3万户药农吃上"生态饭",人均年增收2.4万元。

苍溪县的川明参种植基地里,无人机正在进行播种作业。"别小看这些'会飞的种子',每亩能省人工费800元。"基地技术员小陈展示着智能灌溉系统,手机APP上实时显示着土壤湿度和光照强度,这种"传统技艺+现代科技"的混搭,让广元药材良种覆盖率提升至92%,病虫害损失率下降到5%以下。

从"土特产"到"大产业"

走进昭化区的中药材加工厂,烘房里飘出当归特有的甘香。"过去药商压价收购鲜货,现在我们自己搞深加工。"合作社负责人老何捧着深棕色的当归片,"这种低温烘干技术锁住了挥发油,出口韩国能卖到每公斤200元。"目前广元已建成7个万吨级仓储冷链中心,开发出中药饮片、药膳汤包等12类深加工产品。

在剑阁县的"天府药博园",游客正体验着现挖现炖的药膳火锅。"春季采挖的芍药根做凉茶,秋冬的党参炖土鸡,这都是咱们广元人的待客之道。"农家乐老板笑着掀开砂锅,浓郁的药香混着食材香气扑面而来,依托中药材种植基地,当地已培育出23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,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。

续写"草本经济"新传奇

暮色中的广元市区,嘉陵江畔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依然热闹,来自安徽的药商老周仔细查看着刚拍卖的杜仲皮:"这里的药材有效成分检测报告比别处多三项指标,花高价买着放心。"如今广元中药材已获得欧盟有机认证,通过中欧班列源源不断运往海外。

夜幕降临,山间的种植基地亮起星星点点的太阳能杀虫灯,这些守护药材的"电子卫士",如同广元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缩影——既传承着《本草纲目》里的古老智慧,又闪耀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光芒,当山风掠过万亩药田,那些沉淀了千年的草木基因,正在新时代焕发出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