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药子又叫黄络柴?揭开山里黄金药库的真面目

一归堂 2025-05-07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前些天我在山里采风,碰到个挖草药的老伯,他蹲在石头上整理背篓,里面堆着些黄褐色的块根,随口跟我说:"小姑娘认得黄络柴不?这可是治疙瘩疮的宝贝。"我盯着那些丑巴巴的根块发愣,这名字怎么听着这么陌生?

藏在深山里的"百变星君" 后来查资料才搞明白,黄络柴原来是黄药子的民间叫法,这味药在不同地方有二十多个土名,云南喊它黄药,四川叫黄药根,浙江那边还管它叫金线吊乌龟,老辈人说这藤蔓会开白花,地下块根串着长,就像蜘蛛结网似的,所以才有"蜘蛛香"的别称。

从古医书到厨房药箱 《本草纲目》里记着黄药子能"凉血降火,消瘿解毒",村里老人都知道喉咙肿痛时,拿它煮水含漱最灵验,去年隔壁王婶甲状腺肿大,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这味药,不过中药房抓药时要当心,有些不良商家会用长得像的毒薯蓣冒充。

山民口中的"万能膏" 在浙南山区,家家户户都会晒黄药子干,小孩腮腺炎,捣碎敷上去当天就能消肿;被毒蛇咬了,配上半边莲煎汤喝;连妇女乳腺增生,都要用它配丝瓜络熬膏药,有次拍纪录片,看见阿婆把药渣倒在屋檐下,说是能驱蜈蚣虫子。

是药三分毒的真相 别看它用处多,过量服用会伤肝,十年前邻村有个小伙子,连续喝了两个月黄药子炖猪蹄,结果皮肤发黄住院,现在中医院开方都特别谨慎,一般会搭配甘草、绿豆来解毒,孕妇和肝肾不好的人千万碰不得。

现代化学解开千年谜题 科研人员发现黄药子含有薯蓣皂苷、碘化物等成分,难怪既能散结又能补充甲状腺素,不过这些有效物质也是导致肝损伤的元凶,现在有的制药厂提取出安全剂量的有效成分,做成治疗甲亢的中成药。

认药小窍门防上当 正宗黄药子外皮黄棕色,断面像山药似的发白,嚼着有点麻舌,要是尝出辣味或者舌头发麻,八成是混了其他有毒植物,春天采挖最好,这时候药效最强,晒干后放陶罐里能存三年不坏。

都市人的养生新宠 最近中药材市场刮起复古风,好多白领买黄药子泡茶,不过我得提醒一句,这药性寒得很,体质虚的千万别跟风,倒是用它泡脚治脚气效果不错,每周两次,泡完脚丫子清爽得很。

消失的山间宝藏 以前漫山遍野的黄药子,现在越来越难找,过度采挖加上环境变化,有些产地已经绝迹,去年去大别山拍摄,当地药农说现在都要爬到海拔800米以上才能找到野生的。

写完这篇文章,突然想起老伯背篓里那些皱巴巴的根块,在实验室里分析得清清楚楚的化学成分,到了山里人手里就是退烧止疼的宝贝,下次再进山,我得好好跟着采药人认认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"黄络柴",毕竟它们承载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