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林市藏着哪些中药宝藏?这几种道地药材你知道吗?

一归堂 2025-05-08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走在吉林市的街头巷尾,总能看到挂着红灯笼的中药铺子,空气中飘着若有若无的药香,这座被长白山眷顾的城市,不仅有着雾凇奇观,更孕育了无数让人惊叹的中药瑰宝,今天咱们就唠唠那些藏在吉林市深山里的"中药密码",看看哪些道地药材值得说道说道。

长白山脚下的"百草之王" 要说吉林市最出名的中药,头把交椅非野山参莫属,这种生长在原始森林里的"人参娃娃",可是老吉林人眼里的传家宝,记得小时候跟着爷爷进山采药,他总念叨:"宁要山里一棵参,不要地里万斤粮",现在想想,这野山参补气安神的功效确实不一般,特别是五年以上的老参,切开后能看见明显的菊花纹,泡水喝上一周,整个人都精神头十足。

梅花鹿身上的"软黄金" 吉林市的鹿乡镇可不是白叫的,这里产出的马鹿茸在中药界都是响当当的名号,前年我腰疼去中医院,老大夫开的方子里就有鹿茸片,这玩意儿看着像骨头,炖汤时加几片,喝着居然有股淡淡的奶香,不过要认准"血茸"才行,那种带着红色筋膜的才是上品,泡酒最合适,冬天喝上二两,浑身暖烘烘的。

北山深处的"止咳神器" 在吉林市待过的朋友估计都见过北山公园里的五味子藤蔓,这种红彤彤的小果子别看不起眼,可是治慢性咳嗽的高手,我们胡同张大爷每年秋天都去山里摘,回来晒干泡茶,他说这果子酸甜带涩,含在嘴里慢慢嚼,连咳半个月的毛病都能压下去,现在药店卖的五味子胶囊,很多原料都是从咱吉林山区收的呢。

松花江畔的"树皮黄金" 知道关黄柏的人不多吧?这可是吉林市特有的宝贝,前阵子装修房子,老木匠特意嘱咐要买本地的黄柏木料,说是防潮防虫,其实它的树皮才是真正的中药精华,熬出来的水苦得直咧嘴,但对付湿热下注特别管用,江边老中医有个偏方:黄柏粉掺香油抹湿疹,试过的人都说好使。

乌拉街的"补气专家" 吉林市的黄芪跟别处不一样,尤其是乌拉街满族镇出产的膜荚黄芪,去年看望住院的亲戚,护士长偷偷告诉我,她们配药专挑这种细长的"鞭杆芪",切面金黄透亮,煮汤时浮着一层油花,当地人娶媳妇都要准备黄芪当归茶,寓意"气血双补",这习俗倒是挺有意思。

山沟里的"活血圣手" 在蛟河老家的后山上,遍地都是穿山龙,这名字听着霸气,其实就是种带疙瘩的藤本植物,村里王婶跌打损伤就用它泡酒,暗红色的药酒擦在淤青处,辣得直抽气,但消肿效果立竿见影,现在城里药店卖得死贵的"穿龙骨刺片",原材料就是这山沟里的野藤。

松江平原的"明目仙草" 吉林市的决明子颗粒饱满,泡水后能在杯里开出小黄花,以前在办公室对着电脑久了,同事就推荐喝决明子茶,这黑褐色的小眼睛豆,炒熟后香气扑鼻,关键是通便效果太明显,喝半天就见效,不过孕妇可得小心,这玩意儿滑肠得很。

老字号里的"祛湿密码" 每次路过河南街的益民堂大药房,总能闻到苍术的焦香味,这种丑丑的灰褐色根茎,却是祛湿健脾的行家,去年梅雨季节腿疼,抓了几副苍术泡脚的方子,没想到真把多年的老寒腿给治好了,老师傅说他们用的都是磐石一带产的"枪头苍术",切片后能看见朱砂点,这才是正品。

山野菜里的"中药新秀" 别以为只有人参灵芝才算中药,吉林市的山野菜个个身怀绝技,比如刺嫩芽不仅能做蘸酱菜,还能降血糖;蕨菜根磨粉治溃疡;蒲公英晒干当茶饮,现在年轻人流行"中药轻养生",把这些山野菜搭配着喝,既时髦又养生。

百年药局的传承故事 要说吉林市的中药文化,还得提提几家老字号,从民国时期开到现在的"永德堂",柜台上还摆着清朝的铜秤砣,第三代传人李大夫跟我说,他们炮制草药讲究"九蒸九晒",光是制首乌就要历时三个月,现在虽然有了烘干机,但老师傅们还是坚持用竹匾晾晒,说是机器烘干的药材总少了些灵气。

在吉林市待久了就会发现,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浸染着中药的基因,从长白山采来的野山参,到松花江畔挖出的芦苇根,再到家家户户腌酸菜用的秋海棠,处处都是养生的智慧,下次来吉林市旅游,不妨带些地道药材回去,不过可要擦亮眼睛找正规店铺,毕竟真正的"吉林三宝"——人参、貂皮、乌拉草,那可是刻在城市骨子里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