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调理阿尔茨海默病,这些古方或能延缓病情

一归堂 2025-05-08 科普健康 1610 0
A⁺AA⁻

"老伴儿记性越来越差,刚说过的话转头就忘,连回家的路都经常走错。"去医院检查后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,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老年痴呆,看着老人从精明能干变得丢三落四,子女们干着急却不知如何是好,其实咱们老祖宗的中医药箱里,藏着不少应对这种"时代病"的智慧。

当西药遇上瓶颈,中医另辟蹊径 现在医院开的多奈哌齐、美金刚这些进口药,刚开始吃确实能让老人清醒些,可时间一长,药效越来越短,副作用倒不少——不是胃疼就是整宿睡不着,去年参加中医药论坛时,国医大师王教授一句话点醒梦中人:"治痴呆不能光盯着脑子,得看整个人的气血运转。"

中医把这种病归为"健忘""郁证"范畴,就像家里下水道堵了,光在堵塞处疏通不够,得上溯整个管道,那些补益肝肾、化痰开窍的方子,其实是在给身体做"大扫除"。

千年古方的新用场

  1. 孔圣枕中丹加减方 这个出自《千金要方》的老方子,原是治健忘的,现在医生常在此基础上加石菖蒲、远志,有位教语文的退休老师坚持喝了半年,以前总把钥匙藏冰箱里,现在居然能自己写购物清单了。

  2. 黄连解毒汤变方 别小看这几味苦药,对付"上火型"痴呆特别灵,有些老人整天烦躁砸东西,舌苔发黄,用淡竹叶配黄芩煮水当茶喝,三天就能安稳不少,当然剂量得严格把控,毕竟老年人脾胃弱。

  3. 地黄饮子改良版 这个是补肾的经典方,特别适合腰腿没劲、尿频的老人,熟地黄配上山茱萸,再加点枸杞子,早晚各煎一次,有位银行退休行长喝了三个月,现在能自己下楼遛弯了。

穴位按摩比吃药还管用 上个月走访养老院时,发现护工都在给老人按这三个"救命穴":

  1. 四神聪:手指并拢在头顶画十字,四个交汇点就是,每天用指腹揉50下,像给脑袋做SPA
  2. 太溪穴:脚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,晚上泡脚时重点按这里,补肾气特好
  3. 足三里:膝盖下四横指的位置,用艾条灸这个穴,能增强免疫力

厨房里的"防呆"秘诀 与其花大价钱买保健品,不如学学这些食疗方: • 核桃黑芝麻糊:炒香的芝麻磨粉,每天一勺冲开水,补脑又通便 • 天麻炖鱼头:鲤鱼头加天麻蒸熟,每周吃两次,活血还补钙 • 山楂陈皮饮:鲜山楂切片晒干,搭配陈皮泡茶,专消油腻痰湿

日常照护的学问 护理这种病人要像哄孩子般耐心,可以试试:

  1. 准备记忆卡片:把服药时间、作息表写成大字贴墙上
  2. 设置提醒闹铃:用手机录好语音提醒,比突然大叫更温和
  3. 陪练毛笔字:握笔运力的过程就是在锻炼大脑
  4. 种盆薄荷草:认植物比吃药片更容易坚持

中西医结合新趋势 现在协和医院搞了个"记忆门诊",中医科和神经内科联合坐诊,早上吃西药控制症状,下午喝中药调理体质,配合针灸理疗,有位大学教授坚持了两年,现在还能指导研究生论文。

写在最后:照顾失智老人就像守护渐渐熄灭的烛火,需要无比的耐心,中医药调理或许不能立竿见影,但那些温热的汤药、熟悉的草香,至少能让老人在最后的时光里,少些痛苦,多留几分尊严,如果你家也有这样的老人,不妨带他们去看看正规的中医科,说不定能找到适合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