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越来越热,不少人火气也跟着往上冒:脸上爆痘、嘴角起泡、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……老祖宗留下的凉血中药这时候就派上用场了!不过别急着抓药,今天咱们聊聊那些既能清热凉血又不会太寒凉的中药,普通人也能安心用。
血热到底是啥感觉?
很多人以为流鼻血、长痘就是血热,其实没那么简单,真正血热的人就像个"人体小火炉"——白天容易烦躁,晚上手脚心发热睡不着,女生生理期可能提前还量多,男的则容易痔疮出血,最典型的是舌头伸出来,舌尖红得发亮,像涂了草莓尖似的,这时候光喝凉茶可不够,得靠正经凉血中药来调理。
5种居家必备凉血中药
生地黄:熬夜党的灭火队长 这味药最懂现代人的通病,经常半夜刷手机到眼冒金星?早上起来喉咙痛得像吞刀片?生地煮水就是天然的"急救包",它不像金银花那么寒,而是慢慢给身体"降温",广东人爱煲生地龙骨汤,加点土茯苓,连着喝三天,熬夜后的燥热感就跑光了。
牡丹皮:妇科大夫的秘密武器 别以为只有当归治痛经!对于那种量多颜色深、带着血块的月经不调,老中医常开丹皮配栀子,它能凉血不留瘀,就像给沸腾的水缸加块木板,让血流平稳不汹涌,不过孕妇要绕道走,这药活血力度可不小。
赤芍药:酒桌英雄的护肝使者 应酬喝完酒满脸酡红、脖子发烧?这就是典型血热上头,抓一把赤芍泡茶,比解酒药还管用,它特别擅长对付这种外源性热邪,就像给肝脏装了个散热器,但别长期喝,毕竟药性偏凉,中间断几天才不会伤胃。
紫草油:熊孩子的万能药膏 家里娃磕破膝盖、蚊子咬得满腿包?紫草泡香油是祖传妙方,这玩意儿凉血解毒还能长新肉,比激素药膏安全多了,注意得买正宗硬紫草,软紫草效果差一半,熬油时记得用玻璃瓶装,塑料桶遇热会析出有害物质。
槐角丸:马桶上的救星 久坐族最怕痔疮发作,那种灼热感坐立难安,槐角做的中成药就是肛肠科福音,凉血同时收紧血管,止血效果堪比西药套扎,不过要配合提肛运动,光吃药不改变习惯,停药就反复。
这些坑千万别踩!
• 别拿凉茶当白开水:广东人天天喝的癍痧凉茶里就有凉血成分,但体质虚的人喝两天就拉肚子,看舌苔,如果发白说明体内有寒,这时候喝凉血药反而伤阳气。 • 经期慎用寒凉药:很多姑娘痛经就吃阿胶糕,其实如果是血热型痛经(经血鲜红、有块),少量丹皮反而能缓解,但量大的时候千万别碰,否则哗哗流血更麻烦。 • 煮药讲究火候:凉血药多含挥发油,砂锅煮沸后转小火咕嘟15分钟就行,不锈钢锅会破坏药性,电磁炉炒菜可以,熬药还是老老实实用炭火或陶炉。
日常食补小技巧
• 莲藕排骨汤:粉藕加绿豆炖烂,出锅前撒点生地汁,血热引起的失眠连喝三天准见效。 • 雪梨川贝饮:把川贝换成丹皮粉,止咳同时清理肺热,教师、主播们可以试试。 • 菊花决明枕:各抓一把装枕头里,凉血明目,适合整天看电脑的手机党。
最后唠叨一句:凉血中药虽好,但得像吃补品那样循序渐进,突然大量服用,小心肚子先"凉透",感觉自己火气特别旺的话,建议先去中医院把个脉,分清楚是实火还是虚火再下手,毕竟咱们调身体,求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效果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