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些天在老家菜园挖土时,一锄头下去刨出个肥嘟嘟的地鼠,隔壁王婶看见直呼"好东西啊",倒让我想起小时候常听老人们念叨的地鼠用处,这个被城市人嫌弃的"破坏王",在中医眼里可是浑身都是宝的药材呢!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"地下工作者"的神奇功效。
【一、地鼠入药:老祖宗的智慧结晶】 在《本草纲目》里,地鼠肉被归类为"血肉有情之品",记得去年去陕北采风,当地老中医教我辨认晒干的地鼠干:要选立冬后肥壮的成年鼠,去掉内脏阴干保存,这种处理过的地鼠干能治小儿疳积,村里娃不爱吃饭时,长辈就会切几片炖汤,不过现在动物保护意识强了,野生地鼠入药多改用养殖品种。
【二、藏在洞里的营养宝库】 别看地鼠整天在泥里打滚,它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2%,比牛肉还多3个百分点,去年我在养殖场测过数据,每100克地鼠肉含铁量是猪肝的1.5倍,钙含量媲美牛奶,最绝的是脂肪构成,不饱和脂肪酸占比超70%,难怪过去饥荒年代,有经验的猎户都把地鼠当"救命粮"。
【三、意想不到的外用奇效】 上个月邻居张叔被蛇咬,村医让他用地鼠胆汁涂伤口,开始我还纳闷,后来查资料发现《陆川本草》真有记载:地鼠胆汁混合黄酒外敷,能消炎解毒,不过现在都用抗生素了,这法子年轻人知道的可不多了,倒是地鼠油护手效果一流,农村主妇常拿它擦皲裂的手,比凡士林还管用。
【四、生态链里的隐藏贡献者】 别以为地鼠只会祸害庄稼,它们其实是"土壤松土机",每只成年地鼠每天能翻动200斤土壤,比蚯蚓勤快多了,更神奇的是,它们储存食物的习性无意间帮庄稼传播种子,农科所的老刘告诉我,适当保留少量地鼠洞,反而能增加田间透气性,这可是免费的"土壤改良师"。
【五、美食界的黑暗料理】 云南朋友来家做客时,带来油炸地鼠干,金黄酥脆的外壳下,肉质细嫩得像鸡肉,听说广西玉林还有道"龙虎斗",用地鼠肉配眼镜蛇肉炖汤,号称"大补",不过要提醒各位,野生地鼠可能携带寄生虫,想吃还是得选正规养殖的,现在有些农家乐推出"地鼠全宴",倒是吸引不少猎奇食客。
说了这么多,可不是鼓励大家去抓地鼠,现在人工养殖技术成熟,很多中药材公司都有专业养殖场,要是在野外遇到,还是放生为好——毕竟这小家伙还在给咱们免费松土呢!下次再挖到地洞,可别急着填,说不定里面正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