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越来越热,很多小伙伴都开始找各种消暑妙招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一个被老祖宗用了几千年的消暑神器——桅子,别看它个头小,本事可大着呢!不过先说清楚,这里说的"桅子"其实是中药里的"栀子",有些地方叫法不同别混淆啦。
说起桅子,南方的朋友应该不陌生,记得小时候邻居王奶奶家院子里就种了棵桅子树,每年夏天都会摘些晒干给孙子泡茶,那股淡淡的清香,现在想起来还觉得特别安心,其实这小小的果子浑身都是宝,在中医里可是被称为"天然灭火器"的存在。
先说说最明显的清热功效,现在人工作压力大,熬夜多,动不动就上火冒痘,这时候用桅子泡茶特别管用,我有个同事连续加班一周,嘴角起泡喉咙痛,每天用三五颗桅子煮水喝,不出三天就见效,不过要注意,这种清热效果对实火有效,如果是长期体虚导致的虚火,就得搭配其他药材了。
再说说它的利湿作用,三伏天闷热潮湿,很多人会觉得头昏沉沉的,这就是中医说的湿热困脾,这时候用桅子搭配茵陈蒿煮水喝,既能祛湿又能退黄,我老家有个土方子,用桅子、溪黄草加瘦肉煲汤,说是能解暑湿,每次喝完都觉得整个人清爽不少。
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安神效果,去年有段时间失眠严重,老中医给开了个方子,里面就有炒桅子,说是能清心除烦,特别是对那种明明很累却睡不着的情况特别管用,不过这个得坚持喝,我大概喝了两周才明显感觉睡眠质量变好。
说到外用,桅子更是大有用处,前阵子打球扭到脚,我妈翻出祖传的药酒方子,里面就有桅子,把桅子捣碎泡在白酒里,每天捈两次,消肿止痛效果特别好,不过敏感肌要谨慎使用,最好先在手腕内侧试下会不会过敏。
现在很多奶茶店都推出桅子特饮,但要说最经典的还是传统的桅子甘草茶,记得去福州旅游时,当地老人教我个窍门:桅子拍碎后小火慢炒,等到微微焦黄再泡茶,这样既保留药效又多了层麦香味,不过炒过头的桅子会发苦,一定要控制好火候。
虽然桅子好处多,但也不是人人适合,像我朋友小李体质偏寒,上次连喝三天桅子水,结果拉肚子了,所以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体质来,如果是寒性体质,最好搭配点红枣、生姜之类的温性食材,孕妇和月经期女性也要特别注意,最好咨询医生后再用。
市面上的桅子制品越来越多,但要说效果还是传统用法最实在,我家里常年备着炒桅子,上火时抓几颗泡茶,比吃那些西洋参片管用多了,不过要买的话注意选饱满均匀的,颜色太黄或者有霉斑的千万别要。
最后分享个小偏方:春天容易口腔溃疡的,可以用桅子粉拌蜂蜜敷在患处,我试过几次,虽然刚开始有点刺痛,但第二天溃疡真的能消下去大半,当然这只是应急办法,反复口腔溃疡还是要去看医生。
从古至今,这枚小小的黄色果实默默守护着中国人的健康,下次再看见药房里的桅子,可别只当它是一味普通的中药哦,不过再好的东西也要适量,就像我奶奶常说的:"良药也是药,过犹不及才是真养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