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听说九龙根是治风湿的宝贝,到底长啥样啊?"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藏在深山里的"民间药王",翻遍手机相册,给大家找来几张实拍的九龙根图片(如下图),看看这弯弯曲曲的根茎是不是像龙爪?老辈人说它"九弯十八拐,一藤缠三界",光是外形就透着股仙气。
[此处插入九龙根根茎特写图片描述:棕褐色根条表面布满细密皱纹,主根粗壮如成年人手腕,须根交错似龙须,断面可见淡黄色木质部与白色髓心]
这看着不起眼的树根,可是武夷山脉周边老百姓的"护身符",去年清明采药季,我跟着老药农王师傅爬了六小时山路,才在腐殖土层里挖到几棵像样的九龙根,王师傅边擦汗边说:"这玩意认土不认时,非得红砂岩缝里长够五年的才够劲"。
[此处插入生长环境图片描述:云雾缭绕的丹霞地貌悬崖边,九龙根缠绕着青石生长,根系深深扎进红色砂岩裂缝]
要说这九龙根的功效,可真是个"全能选手",我采访过省中医院的刘教授,他摸着晒干的九龙根标本说:"这味药最绝的是'通'字诀,风湿骨痛、跌打损伤、妇科瘀滞都找它",临床数据显示,其含有的九龙素成分消炎镇痛效果是阿司匹林的1.8倍。
[此处插入药材切片图片描述:圆形切片上年轮清晰可见,外层深褐色皮质与内层黄白色木部形成鲜明对比,隐约可见星状纹理]
前阵子邻居张阿姨膝盖肿痛,医院拍片说是滑膜炎,我送了她些九龙根泡酒,配合艾灸用了两周,现在能拎着菜篮爬四楼了,张阿姨逢人就说:"这黑乎乎的药酒喝着像凉茶,倒是比贴膏药管用"。
[此处插入药酒制作图片描述:玻璃罐里琥珀色液体浸泡着切成段的九龙根,旁边摆着枸杞、熟地等配伍药材]
不过可别把九龙根当万能药,采药人老李头提醒过我:"新伤不能用,孕妇碰不得,炖汤要去皮",去年有个小伙子逞强,直接拿鲜根煮水喝,结果半夜上吐下泻送急诊——药性太猛得讲究用法。
[此处插入炮制过程图片描述:老药工戴着手套刮去根皮,将切片后的药材铺在竹匾上晾晒,背景可见传统土灶正在炒制其他草药]
现在市面上九龙根价格炒到上千块一斤,建议大家通过正规渠道购买,某宝上那些打着"野生"旗号的,十有八九是西南地区的替代品,记住看准三个特征:表皮有云状斑纹、断面分层明显、水煮后药液呈淡红酒色。
[此处插入鉴别对比图片描述:左侧正品九龙根水煮后液体呈玫红色,右侧伪品煮出橙黄色液体,杯壁残留明显差异]
最近我发现个新用法:把九龙根粉末掺在艾灸条里,同事小陈肩周炎发作,试了两次就说:"这艾条点燃后香味特别,灸完穴位热乎气能钻到骨头缝里",不过这种混搭用法还需专业医师指导,自己千万别乱试。
[此处插入艾灸应用图片描述:棕色艾灸条表面撒着金黄色药粉,燃烧后烟雾带着淡淡樟香,背景可见人体穴位图解]
对了,有次在药博会上遇见个福建茶商,他们居然用九龙根须煮老白茶,据说这种"药茶"在当地是接待贵客的标配,茶汤入口甘醇,回甘带着丝丝凉意,确实适合久坐办公室的白领。
[此处插入药茶冲泡图片描述:紫砂壶里茶汤澄澈透亮,水面浮着几粒九龙根薄片,蒸汽在阳光照射下形成丁达尔效应]
最后提醒各位,九龙根虽好但不宜久服,就像老中医说的:"它像把双刃剑,用好了斩断病痛,用过了反伤正气",要是拿不准用量,最好还是找中医师开方,你家祖辈有用过九龙根吗?欢迎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