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老中医念叨"黄金药材",刚开始我以为是拿金子入药呢!后来才知道人家说的其实是那些金黄色的中药材,别看它们长得普通,可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养生宝贝,今天就带大家认识5种常见的黄金药材,看看它们到底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养生密码。
黄芪——补气界的扛把子 说起黄金药材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黄芪,这种长得像鸡爪子的药材,切开后断面呈现漂亮的金黄色,就像缩小版的南瓜瓤,老中医常说"常喝黄芪汤,防病保健康",可不是随便说说的。
我邻居王阿姨就是黄芪的忠实粉丝,她每天用黄芪煮水当茶喝,坚持了大半年,原本爬三楼都喘的毛病明显改善了,其实古人早就发现黄芪的妙处,《本草纲目》里记载它"补诸虚不足,益元气",现代研究发现,黄芪含有的多糖成分能增强免疫力,特别适合容易感冒、疲劳的上班族。
不过黄芪虽好,可不能乱吃,去年有个小伙子听说黄芪补气,每天泡水喝结果上火流鼻血,中医讲究阴阳平衡,黄芪性温,阴虚火旺的人要慎用,建议搭配麦冬、枸杞这类滋阴的药材,既能补气又不上火。
金银花——清热解毒的万能选手 别被名字骗了,金银花其实也是黄金药材家族的成员,刚摘下的金银花呈棒状,上半截白下半截黄,晒干后通体金黄透亮,这种随处可见的藤蔓植物,可是家家户户必备的"消防员"。
记得小时候嗓子疼,奶奶总会抓一把金银花煮水,那股淡淡的清香喝下去,第二天喉咙就不痛了,中医认为金银花性寒味甘,能清热解毒、疏散风热,现代研究显示,它含有的绿原酸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,难怪疫情期间这么受欢迎。
现在市面上有很多金银花露、金银花牙膏,但其实最直接的还是泡茶喝,不过要注意,体质虚寒的人不宜长期饮用,我同事小李就是典型例子,连续喝了一周金银花茶,结果拉肚子进医院了。
菊花——明目降火的办公桌伴侣 要说办公室最常见养生神器,非菊花莫属,特别是杭白菊,朵朵金黄灿烂,泡开后像在水中绽放的向日葵,不要小看这小小的花朵,它可是护眼明目的高手。
我长期对着电脑工作,眼睛经常干涩发红,自从养成了用菊花泡茶的习惯,每天盯着屏幕8小时也没那么难受了,中医说菊花"久服利血气,轻身耐老延年",现代医学也证实它含有的类黄酮能抗氧化,保护视网膜。
不过菊花性凉,建议搭配枸杞中和,我试过加冰糖,结果越喝越胖,现在改成加几颗红枣,既暖胃又补血,味道还更好,对了,隔夜菊花茶千万别喝,容易伤脾胃。
玉米须——被丢掉的降压宝 每次煮玉米,大家都习惯把须子扔掉,其实这金灿灿的"胡须"才是真正的黄金药材,我在农村长大,外婆常说"一根玉米须,堪比二两参",虽然夸张了点,但它确实浑身是宝。
我表叔高血压多年,医生建议他试试玉米须茶,坚持喝了三个月,血压真的降了不少,中医认为玉米须利尿消肿、平肝利胆,特别适合水肿、尿少的人群,现代研究发现它含有的皂苷类物质有降压作用。
收集玉米须也有讲究,最好选新鲜饱满的,晒干后密封保存,煮的时候加少量红糖调味,比白开水好喝多了,不过低血糖的人要少喝,毕竟利尿太多会影响血糖稳定。
蒲公英——消痈散结的野菜医生 春天郊外最常见的金色小花,其实是一味良药,小时候不懂事,总摘蒲公英玩,长大后才知道它全身都是宝,叶子能清热,根能消炎,种子还能治胃病。
我闺蜜小芳乳腺增生,医生让她每天喝蒲公英茶,坚持了两个月,经期前的胀痛感明显减轻,中医认为蒲公英"主妇人乳痈肿",现代药理证实它对乳腺炎确实有疗效,不过要趁鲜采收,晒干后的药效会打折。
需要注意的是,蒲公英性寒,脾胃虚弱的人要慎用,我试过凉拌蒲公英,结果半夜跑厕所,现在改用炒鸡蛋,既美味又温和,采摘时记得选叶片完整的,开花后的就老了。
这些黄金药材虽然常见,但使用时也要讲究方法,我总结了三个原则:第一要对症,比如上火用金银花,气虚用黄芪;第二要适量,再好的药材过量都会变毒药;第三要配伍,寒性的药材可以搭配温性的中和,最重要的是,孕妇、慢性病患者服用前一定要咨询医生。
下次看到这些金黄色的药材,可别把它们当成普通的花草,它们承载着几千年的养生智慧,只要用对方法,这些身边的"黄金"就能变成守护健康的贴身卫士,养生不是吃药,而是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