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老中医念叨"五色入五脏",说红色补心、黄色益脾,我翻遍药典才发现,家里常备的红枣枸杞是红色系,党参黄芪属于黄色系,这些红黄药材简直是中药界的"黄金搭档",今天就带大家看看这些颜色鲜明的药材到底藏着多少养生智慧。
【红色药材篇:暖身养心的天然宝藏】 说起红色药材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枸杞,这小小红果被称为"平价人参",《本草纲目》里记载它"滋肾润肺、补肝明目",现在办公室一族都流行用枸杞泡水,其实真正懂行的会搭配菊花,既能中和温热属性,又能清肝明目,我邻居王阿姨每天抓一把枸杞配山楂煮水,喝了半年连体检报告里的血脂都降了。
红枣堪称红色药材里的"大众情人",特别是女性朋友们都知道经期喝碗姜枣茶多舒服,但很多人不知道,红枣真正的精华在枣肉外的薄皮上,这层红衣含有特殊的环磷酸腺苷,对心肌有保护作用,不过体热上火的朋友要少吃,我同事小李有次贪吃半斤红枣,第二天嘴角直接起了三个泡。
藏红花可是红色药材里的贵妇,3克就要几十块钱,但它活血化淤的效果真不是盖的,我表姐产后血瘀就是靠它调理好的,记得要用玻璃杯泡,看着金黄的水色慢慢变红,像极了夕阳染红了酒杯,不过孕妇千万碰不得,当年甄嬛剧里娘娘们争宠用的"堕胎药"原型就是它。
【黄色药材篇:健脾养胃的养生主力】 说到黄色药材,黄芪必须C位出道,这个长得像鸡腿的药材被称作"补气圣品",广东人煲汤十有八九会放它,我试过每天用黄芪煮水当茶饮,半个月后爬楼梯居然不喘了,但要注意春天肝火旺的时候少用,不然容易上火,可以搭配麦冬中和。
党参算是黄色药材里的性价比之王,三十块钱能买一大包,它最擅长补中益气,适合工作压力大导致的气虚乏力,我妈有个秘方:党参切段蒸米饭,说是能改善脾胃虚弱,不过这药材有点挑水质,用山泉水炖汤会更清甜。
玉米须千万别当垃圾!这金灿灿的须须利水渗湿一流,农村老太太都知道用它煮水消水肿,我试过把晒干的玉米须装枕头,据说能降血压,虽然效果不明显,但睡着有股谷物清香特别安心,不过新鲜玉米须最好当天晒干,不然容易发霉。
【红黄搭配的智慧:1+1>2的养生公式】 老中医开方子最爱红黄搭配,就像西红柿炒鸡蛋既好看又营养,红枣配黄芪是经典组合,5颗枣加10片黄芪焖水,特别适合秋冬手脚冰凉的人,我闺蜜坚持喝了整个冬天,以前穿厚棉袜都暖不起来的脚丫,现在居然能光脚穿拖鞋了。
当归和黄芪这对CP也很有意思,一个补血一个补气,药店卖的"当归补血汤"就是这个原理,女性经期后喝特别合适,不过初次喝可能会觉得味道发腥,建议加点红糖中和,还能顺便暖宫驱寒。
最让我惊喜的是丹参配决明子,这两个暗红色和深黄色的药材搭在一起,居然对心血管特别好,我爸血脂高多年,每天用5克丹参加10克决明子煮水,三个月后复查指标降了不少,不过这个组合性寒,胃不好的人要饭后饮用。
【使用红黄药材的避坑指南】 别看这些药材好,用错地方也闯祸,比如红花活血化瘀,孕妇碰了可能见红;蒲黄生用活血,炒炭止血,搞反了反而坏事,我表哥有次感冒硬喝生姜红枣水发汗,结果烧没退还咳出肺炎,中医说风寒风热分不清就会这样。
保存也是个技术活,红枣要阴凉处晾干,否则招虫;黄芪受潮会发霉,最好装密封罐,我试过把枸杞放冰箱,结果串味成"枸杞腊肉",后来才知道要单独装袋。
最后提醒各位,再好的药材也不能当饭吃,我见过有人把何首乌当零食吃,结果吃出肝损伤,养生讲究细水长流,每天一小把药材泡水,或者每周炖两次药膳汤,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,毕竟老祖宗留下的智慧,贵在坚持不在猛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