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老街坊们念叨"秋冬补一补,开春猛如虎",这话倒是让我想起小时候在中药铺后厨看到的稀奇事儿,那年冬天跟着爷爷去抓药,正巧撞见老掌柜从麻袋里倒出些灰扑扑的麻雀干,旁边还摆着缠成线团的金黄色草药,当时只觉得这些东西看着不起眼,谁能想到二十年后的今天,这些老物件倒成了养生圈里的香饽饽?
【麻雀虽小却是"动物人参"】 前阵子去菜市场溜达,发现卖鸟蛋的摊位多了个新面孔——冻得硬邦邦的小麻雀整整齐齐码着,问了才知道现在城里人流行买这个炖汤,价格比鸽子都贵三倍,其实早在《本草纲目》里就有记载,李时珍说麻雀能"起阴痿,益精髓",特别适合那些总觉得腰酸腿软的朋友,不过要提醒一句,现在野生麻雀是国家保护动物,市面上卖的都是人工养殖的,购买时千万要问清楚来源。
有个在物流公司上班的哥们跟我吐槽,连续加班三个月后头发狂掉,女朋友给他整了个秘方:把麻雀收拾干净后塞满糯米,再加枸杞红枣炖盅,结果吃了两周,原本油光发亮的额头居然冒出细碎的绒毛,连带着夜尿次数都少了,当然这种土方法不能替代治疗,但作为食补倒也应景。
【菟丝子不是野草是"续断神药"】 上个月陪老妈去爬山,她在山路边揪了几株金黄带紫纹的藤蔓,非说是治老寒腿的宝贝,后来查资料才搞明白,原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菟丝子,这玩意儿生命力极强,像蜘蛛网似的攀附在其他植物上,却被称作"沙漠卫士",中医拿它入药主要是看中其补肝肾的功效,特别是对那些经常熬夜导致视力模糊的人,用菟丝子泡茶喝确实管用。
我们小区王大爷就懂这个理,每天雷打不动用菟丝子、决明子加上菊花煮水,他说以前看报纸上的小字总要戴两副眼镜,现在一副老花镜就能应付,不过要提醒的是,新鲜菟丝子有微毒,必须晒干炒制后才能用,直接嚼可能会肚子疼。
【肉苁蓉的传奇从沙漠来】 要说最神秘的还得数肉苁蓉,这玩意长在内蒙古的沙地里,长得跟山药似的,当地牧民叫它"沙漠人参",去年去朋友牧场玩,亲眼看见他们挖肉苁蓉的场景,跟着骆驼队在沙丘间转悠,找准位置往下挖,那场面跟挖宝藏似的,据说好的肉苁蓉切开后会有糖心,泡酒能存好几年。
现在不少保健品里都加肉苁蓉,主要看中它能润肠通便的效果,我同事小刘就是典型例子,常年坐办公室便秘严重,自从每天拿肉苁蓉切片泡水喝,现在上厕所终于不用憋红了脸,不过这东西性温,阴虚火旺的人吃多了容易上火,最好搭配点百合银耳中和。
【三味合璧的神奇反应】 真正让我大开眼界的是这三者的搭配,西北有个老师傅教我个偏方:把麻雀去毛洗净,塞进菟丝子和肉苁蓉缝成的布包,再加姜片炖汤,据说这样能把药性都融进汤里,特别适合中年男性滋补,不过我试了一次就被老婆骂浪费食材,她说现在超市买的速冻麻雀哪有野味的营养。
其实科学角度来看,这三种食材确实各有所长,麻雀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,菟丝子含有维生素A和多种苷类,肉苁蓉则以苯乙醇苷著称,结合起来既能补充营养,又能调节内分泌,难怪在北方寒冷地区流传甚广,不过要提醒的是,高血压患者和孕妇千万别碰这些大补的东西,普通人每周吃一两次就够了。
最近逛药店发现,这三样东西的价格涨得厉害,五年前三十块一斤的肉苁蓉,现在要价上百;就连麻雀干都从二十块涨到五十,不过仔细想想,现在人工养殖成本高,野生资源又稀缺,涨价倒也在情理之中,只是奉劝各位别盲目跟风,毕竟适合自己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