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沟里的"金疙瘩"
前些天回村探亲,发现张婶家屋檐下晒着一堆黑褐色的虫子,凑近一看吓得后退半步——这不就是小时候最怕的"土狗儿"吗?可张婶却当宝贝似的守着,说这是治水肿的良药,这让我想起二十年前,奶奶总在雨后拎着竹篓往田埂跑,原来她捡的竟是这种被城里人嫌弃的"丑东西"。
第二章:藏在泥土里的中药铺
老中医诊所的抽屉里,总有几个装着土狗儿的陶罐,这种学名叫蝼蛄的昆虫,在《本草纲目》里可是正儿八经的药材,村里老人常说:"一窝土狗七颗丹,消肿利水赛灵丸",去年隔壁王叔腿肿得发亮,医院开了不少药都不管用,最后还是用土狗儿焙干研粉,拌黄酒敷了三天就消下去了。
第三章:三大奇效惊呆现代人
别看这虫子长得瘆人,本事可不小,第一招是"排水先锋",对肾病水肿特别管用,熬水喝比某些西药还见效,第二招是"通乳圣手",哺乳期堵奶时,用香油炒酥的土狗儿末冲服,比请催乳师还快,第三招更绝,专治小孩尿床,碾碎掺红糖蒸蛋,连吃五天就能见效,不过最神奇的还是治蛇虫咬伤,新鲜分泌物直接涂伤口,比碘伏还好使。
第四章:城里千金难买的野味
现在农贸市场开始流行卖土狗儿,价格涨到八十块一斤,有人拿它泡酒治风湿,有人油炸当零嘴,但真正懂行的都知道,端午节前后捉的药效最好,这时候虫子肚子里全是金色油膏,不过要认准屁股带三根刺的,那种才是正宗药典记载的品种。
第五章:这些坑千万别踩
虽然功效多,但乱吃要出事,孕妇碰不得,体虚的人要配黄芪,最危险的是误食打过农药的,去年李大爷就是吃了喷过甲胺磷的田里货,差点洗胃,建议只吃自家田头逮的,抓回来先用盐水吐两天,晒干时记得翻面,不然容易发霉。
第六章:正在消失的民间智慧
现在年轻人看见土狗儿就躲,殊不知老辈人靠它救急多少次,去年洪水过后瘟疫横行,全村人喝土狗儿煮的水防疫,这种长在红土地里的"活药材",承载着几千年的生存智慧,只是如今农药泛滥,溪边再也见不到成群结队的土狗儿钻土了。
后记:最近发现个新吃法,用荔枝柴火烤到酥脆,加点椒盐堪比零食,不过专家提醒,野生数量骤减,准备人工养殖基地,或许哪天这丑萌的小家伙,真能像蟋蟀一样登上大雅之堂呢?下次遇见别急着躲,仔细看看它背上的星斑,那可是大自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