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在中药铺子里,总能看到些带着"葵"字的药材让人摸不着头脑,前些日子邻居王婶晒葵花籽时念叨:"这葵花盘子晒干泡茶好着呢",倒让我想起古籍里那些带着"葵"字的药材,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中药里那些带着"葵"字的宝贝们,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养生智慧。
老祖宗眼里的"葵"
《诗经》里"七月烹葵及菽"的记载,说的可不是咱们吃的向日葵,古人说的"葵"多指冬葵,这种叶子像手掌的蔬菜曾是"百菜之主"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专门写过:"冬葵子,甘寒无毒,通淋利尿",说这黑褐色的小种子是治疗小便不利的良药,现在菜市场难见冬葵的身影,倒是中药铺里还能找到晒干的冬葵子。
厨房里的中药葵
要说最接地气的"葵"药,当属向日葵的花盘,北方老乡都知道,刚结籽的葵花盘洗净切碎,炖猪蹄时放几个,下奶效果比鲫鱼汤还灵,去年我表姐哺乳期奶水不足,月嫂就教她用葵花盘煮水喝,说是比药店买的通乳颗粒还管用,不过要提醒一句,新鲜葵花盘得彻底洗净,毕竟农药残留可不是闹着玩的。
藏在典籍里的葵药方
《千金方》里记着个"葵子茯苓散",用冬葵子配茯苓研末,专治孕期小便不利,这方子现在妇产科还常用,可见古人智慧,四川那边有用蜀葵根炖肉治风湿的偏方,老中医说这白花葵根能祛风除湿,不过孕妇可得忌口,最有趣的是《救荒本草》里把野葵苗当野菜吃,说是饥荒年月能救命,现在看来倒是天然利尿剂。
现代研究的新发现
别以为葵类药材只会出现在药罐子里,化妆品厂盯着向日葵花粉里的酚酸类物质,说是抗氧化比维生素E还猛,医学期刊上时不时就有葵花盘提取物降尿酸的研究,痛风患者要是知道祖辈用来喂牲口的葵花盘能治病,怕是要惊掉下巴,就连超市里卖的葵花籽油,《中国药典》都承认它"润肠通便"的功效,每天吃两勺可比吞保健品实在。
用葵药的讲究门道
虽说都是带"葵"字的药材,用法可大不一样,冬葵子得捣碎了煎汤,蜀葵花要阴干保存,葵花盘必须选刚结籽的,去年有个小伙子拿生葵花籽泡酒,结果闹肚子进医院,这就是不懂炮制规矩惹的祸,老药师常说:"葵药多滑利,体虚者当慎",就像冬葵子虽能通便,脾虚拉肚子的人吃了准坏事。
从《神农本草经》到现代实验室,带"葵"字的中药默默陪伴着中国人走过两千多年,它们有的是药铺里的正经药材,有的藏在厨房灶台边,还有的正在经历现代科学的检验,下次看见中药单上的"葵"字辈,可别急着当陌生药,说不定哪个就是老祖宗留给咱们的养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