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中医推荐的支气管炎中药方,对症调理少走弯路

一归堂 2025-04-25 科普健康 1612 0
A⁺AA⁻

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身边咳嗽的人特别多,隔壁张叔咳了半个月,西药吃了一堆还是嗓子发痒,这让我想起去年我妈用的中药调理法,今天咱们不聊理论,就说说实实在在能派上用场的支气管炎中药方子。

先给大家吃个定心丸: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调理完全是两码事,刚感冒咳嗽带喘的,跟反复咳半年的老病号,用药思路差得远,我认识的老中医王大夫总说:"治气管炎就像修水管,急性期要堵漏,慢性病得换管子",这话糙理不糙,道出了急慢分治的关键。

先说个应急的小方子——前胡止咳汤,去年流感季我闺女半夜咳得睡不着,我用这个方子救急:前胡15克、杏仁10克、桔梗6克、甘草3克,加两碗水煎成一碗,重点在煎药方法:头煎大火烧开转小火咕嘟15分钟,二煎接着加水再煮10分钟,两次药汁混着喝,当天夜里咳嗽就轻了,连着喝三天基本能安睡,不过这方子偏凉,寒性体质的人要搭着生姜红枣水喝。

要说真正经典的千年古方,还得数止嗽散,这个出自《医学心悟》的方子,配伍精妙得像炒菜放调料:荆芥9克祛风,紫菀12克润肺,百部10克镇咳,白前9克化痰,桔梗6克利咽,甘草3克调和,我丈母娘慢性支气管炎那会儿,每天早晚一次,连喝两周,那些黏在喉咙里的黄痰开始松动,关键是喝完不犯困,不像西药止咳水喝得人昏昏沉沉。

遇上痰多得像泡泡糖的病人,王大夫会加上三子养亲汤,苏子、白芥子、莱菔子这三味药,简直就是肺部清洁工,特别是爱抽烟的老烟民,用它们泡茶喝,黑乎乎的痰能吐出半碗,但有个讲究:炒过的莱菔子要捣碎,不然药效出不来,我邻居李哥用这方法,三个月戒掉了二十年的烟瘾。

有些体虚的老病号,光止咳化痰不够,还得补气,这时候会在基础方里加黄芪15克、党参10克,但这类补药就像给轮胎打气,得太医嘱不能乱加,去年我瞎给表舅加西洋参,结果补得他整夜盗汗,舌苔厚得像毛绒地毯,所以补益类药物一定要遵医嘱,别自行发挥。

说个很多人不知道的窍门:治疗期间要忌口发物,不是说要当苦行僧,但海鲜、羊肉这些确实容易生痰,我媳妇发明了个替代食谱:枇杷叶炖梨加川贝粉,清甜爽口还治病,做法简单粗暴:梨挖空塞进去8克枇杷叶丝和3克川贝粉,隔水蒸半小时,这甜品比吃药片容易坚持多了。

最后提醒各位,中药见效没西药快,但胜在治本,那些吹嘘三天断根的,不是骗子就是不懂医,正经调理至少需要两个疗程,每个疗程7-10副药,像保养汽车发动机似的,慢慢调气活血才是正道,要是咳血发热或者呼吸困难,千万别硬扛,该去医院拍CT就老老实实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