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有人问我"思考中药怎么样",说实话刚开始我也答不上来,毕竟作为一个常年靠咖啡续命的新媒体打工人,我对中药的印象还停留在"苦得撕心裂肺"和"老人家的专利"阶段,不过自从半年前被失眠折磨得差点去挂精神科,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试了中药调理,现在倒真有不少话想说。
先说说最直观的变化,以前凌晨三点盯着天花板数羊的画面,现在变成了捧着保温杯喝药的场景,最开始确实被那个苦味呛得直咳嗽,但意外发现喝完半小时后,原本像打了鸡血似的大脑真的能慢慢平静下来,有次加班到半夜突然心慌,摸出包里剩的半袋酸枣仁茶冲了喝,居然神奇地稳住了狂跳的心脏——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是我之前没想到的。
不过别以为中药就是什么灵丹妙药,我有个同事看我最近气色不错,也跟着去买了同款药方,结果喝了两天就上火冒痘,后来才明白中医师说的"辨证施治"真不是开玩笑,同样失眠有人是肝火旺,有人是心脾虚,逮谁喂谁四物汤的做法其实挺危险,就像我闺蜜本来容易拉肚子,跟风喝祛湿茶喝到急性肠胃炎,这教训可太深刻了。
说到这儿必须吐槽某些营销号,把中药吹得包治百病,我自己试过用网上买的"祛痘神方",结果脸上的红斑没消,反倒长出了更多小疹子,后来找正经中医看诊才知道,那些号称"排毒反应"的可能根本就是过敏反应,现在学乖了,看到"祖传秘方""千人一方"的字眼直接划走,真正靠谱的医生都会先让你伸舌头拍照、把半天脉再开方子。
但话说回来,中药调理确实在某些慢性病上有奇效,我大姨妈紊乱的问题困扰了三年,西医检查说没问题但就是疼得打滚,喝了两个月暖宫汤药,居然真的告别了布洛芬,最神奇的是头发,以前洗头一把把掉得吓人,现在发际线居然冒出来细小绒毛——当然这些改变都是润物细无声的,不像止痛药那样立刻见效,但积累起来确实让人惊喜。
不过要长期坚持喝中药,心理建设比身体考验更难,每天早晚对着黑乎乎汤汁的心理阴影,加上出门包里永远飘着药味的社死体验,这些都需要强大意志力,我现在养成了个奇葩习惯:上班前先含颗话梅再吃药,喝完立刻嚼口香糖,工位上常年备着薄荷糖——也算是因祸福兮的副产品了。
最近体检报告出来,连医生都问我是不是偷偷吃了什么补品,其实哪有什么捷径,不过是戒了冷饮奶茶,十一点前乖乖睡觉,再加上那些喝到怀疑人生的中药罢了,要说中药怎么样?它既不是神仙水也不是毒药,更像是给生活踩下刹车的调节剂,如果你也像我一样被亚健康困扰,或许值得花三个月时间,找个靠谱大夫,耐着性子试试看——前提是做好喝成表情包的心理准备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