硼砂入药引争议,古老智慧还是健康隐患?

一归堂 2025-04-26 科普健康 1610 0
A⁺AA⁻

一盆凉水泼醒的中药秘方

前几天收拾老宅时,翻出一本泛黄的《李氏家传药方》,祖父生前总爱用红笔在页边标注"剧毒慎用",其中赫然写着"冰片五分,硼砂三分"的配伍,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看爷爷治喉痹(咽喉肿痛),总要从瓦罐里取出带青色光泽的粉末,兑着蜂蜜让我含服,如今上网一搜,"硼砂致癌""中药硼砂禁用"的标题铺天盖地,这才明白当年治病的灵药,早已成了现代人眼中的"毒药"。

千年药典里的"蓬砂"记

要说硼砂入药,得从《神农本草经》说起,这本汉代药学典籍里记载的"蓬砂",就是今天说的硼砂,唐代《新修本草》更明确写道:"主消痰止咳,破症结,除翳膜",故宫博物院藏着的清代宫廷药方里,就有用硼砂治疗眼疾的记录——把硼砂混进蒸馏水蒸腾,冷凝后滴入眼帘,专治胬肉攀睛,这种外用疗法在《外科正宗》里也有记载,说是能让"赤肿如桃的眼珠"三日消退。

老辈中医都知道,硼砂性凉味甘咸,最能清肺热,民国时期上海弄堂的"喉科圣手",常备着朱砂、雄黄、硼砂三件套,遇上白喉患者,先用银簪挑破伪膜,再敷上硼砂粉,配合青黛汤剂内服,救过不少孩子的命,就像苏州雷允上的六神丸,配方里至今还保留着微量硼砂,专门对付急性咽炎引发的吞咽困难。

现代化学揭开的双刃剑

上世纪九十年代,中科院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故宫药材,发现硼砂晶体结构特殊,能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,这解释了为何口腔溃疡敷硼砂会加速愈合——它既不像抗生素破坏菌群,又能隔绝刺激,可当质谱仪检测出硼元素会在体内蓄积,争议就来了,台湾某位中医师曾公开悔过,他按古法给患儿敷硼砂,虽治好了鹅口疮,却导致孩子血硼浓度超标,引发肝肾损伤。

现在的药店柜台再也见不到白色瓷瓶装的硼砂,但民间偏方仍在流传,去年老家亲戚寄来"祖传湿疹散",成分表里赫然写着硼砂,打电话追问才知,当地老师傅坚持认为"少量外用无妨",就像以前妇女用铅粉搽脸,明知有毒却贪恋瞬间美白。

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

日本汉方药局倒是大大方方卖着"蓬砂",包装上印着"外用解毒剂",韩国韩医院的皮肤科诊室,硼砂常和石膏、滑石配成"三石散",专治痱子湿疹,这些国家把硼砂列为"医药品"而非"中药材",严格限制使用场景,反观国内,虽然2020版《中国药典》已删除硼砂,但云南白药气雾剂、六神丸等国家级绝密配方里,仍允许含有痕量硼砂。

有次采访同仁堂的老药师,他摸着紫檀算盘说:"古人用砒霜治哮喘,用马钱子接骨,难道全该禁?关键是剂量控制。"说着翻开1958年的进货单,上面硼砂年用量足有半吨,多用于配制眼科外用药,现在改用硼酸替代,效果却打了折扣。

实验室里的复活计划

这几年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尝试用β-环糊精包裹硼砂分子,制成缓释微球,动物实验显示,这种新型制剂能使口腔黏膜局部药物浓度提高3倍,而血硼含量仅为传统用法的1/20,更有意思的是,广州中医药大学发现硼砂能抑制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与ACE2受体结合,体外实验效果堪比瑞德西韦。

在青海藏区,喇嘛医仍在使用"佐塔"秘方,将硼砂与寒水石、藏红花共炼七昼夜,得到的黑色药丸专治胃溃疡,虽然现代仪器测不出具体机理,但确有牧民捧着哈达来献锦旗,这种古老智慧与现代科学的碰撞,恰似硼砂本身的特性——既能杀菌防腐,又暗藏风险。

茶馆里的中医辩证法

前日去北京琉璃厂的清音茶楼,听见说书先生拍醒木讲《串雅内外编》,书中提到走方郎中用硼砂治噎食:"银针挑破鹅翎筒,青盐硼砂各五厘......"台下老者听得摇头晃脑,年轻人却面露疑色,这场景倒应了《黄帝内经》那句"两害相权取其轻",硼砂如同中药江湖里的倚天剑,用得好能斩病祛邪,用错了则伤人伤己。

如今走进中医院药房,玻璃罐上贴着"毒性药品"标签的硼砂早被锁进保险柜,但在民间,它仍像退隐江湖的侠客,传说未熄,或许正如《本草思辨录》所言:"天下无不是之药,有不善用之人",硼砂的存废之争,终究是场关于传承与革新的持久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