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妈,这中药方子里写的'杏'到底是啥?"上次陪老妈抓药时,我盯着药方上的"苦杏仁"三个字犯了迷糊,老中医笑着从药柜里拿出两个罐子:"这里头可藏着大学问呢!"
【藏在药罐子里的千年智慧】 要说中药界的"杏"家族,最出名的当属杏仁,但别小看这枚椭圆小家伙,在中医眼里可是分三六九等的,咱们平时嗑的甜杏仁,在药店得老老实实叫"甜杏仁";而药方上写的"苦杏仁",可是要单独用麻袋装的。
老中医抓起把苦杏仁放在手心:"这是药典里的正牌药材,必须经过炮制才能入药。"只见他拿起个竹匾,把杏仁倒进去反复簸动:"得先把皮去掉,再用开水烫透,最后晒干才算完成'燀苦杏仁'。"我凑近闻了闻,那股特殊的苦味直冲脑门。
【甜杏仁VS苦杏仁:一字之差天壤之别】 别看都是杏仁,性格却大不相同,甜杏仁就像邻家小妹,性平味甘,最适合做药膳,我妈就常拿它煮银耳羹,说能润肺止咳,但苦杏仁可是个暴脾气,《本草纲目》里都说它"主咳逆上气雷鸣",专治那些顽固的咳嗽痰多。
不过千万别搞混了!去年隔壁王婶把甜杏仁当苦杏仁煎药,结果咳嗽半个月都没好,中医师傅说这就是典型的"用错药引",甜杏仁润肺但没化痰作用,苦杏仁才能降气平喘。
【藏在果肉里的养生密码】 除了杏仁,整棵杏树都是宝,记得去年去山里采风,老药农指着满树繁花说:"这杏花可是治冻疮的偏方,嫩芽晒干泡茶能消食。"最绝的是杏叶,霜降后收集的叶子捣烂外敷,专治跌打损伤。
现在市面上还流行杏干泡酒,我试过外婆的秘方,把青杏切片晒半干,装进玻璃罐倒满白酒,密封三个月后开坛,那琥珀色的酒液带着果香,据说每天喝一小杯能暖胃驱寒,不过医生提醒,这种土方子虽好,孕妇和高血压患者可得忌口。
【药房里的真假玄机】 最近发现某宝上的"中药杏仁粉"特别火,号称能美白养颜,但仔细看成分表,多数是甜杏仁磨的粉,要认准真正的药用杏仁粉,包装上必须标明"苦杏仁苷含量",上次我特意问了中医院药剂师,人家说正规药厂出的杏仁制品,每批都要检测氰苷含量,毕竟生苦杏仁含有微量氢氰酸。
辨别好坏也有窍门:优质苦杏仁表面淡黄色,断面整齐呈扁心形;甜杏仁则偏乳白,闻着有淡淡清香,要是看到特别白净的杏仁,八成是用药水漂过的,这种千万要避开。
【厨房里的中药智慧】 说到吃法,广东人最会调理,记得在早茶店喝过杏仁豆腐,细滑的豆花里透着淡淡杏香,老板说加了南杏仁磨浆,北方人更喜欢熬杏仁粥,小米锅里丢几颗泡发的甜杏仁,煮出来的粥又稠又香。
不过要论药效,还得数传统炮制法,老中医教了我一手:把苦杏仁捣碎布包,和粳米同煮,煮到米开花时捞出布袋,这叫"杏仁糯米粥",对付秋燥咳嗽特别灵验,但切记要现煮现吃,隔夜不仅失效还伤胃。
【这些禁忌要注意】 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杏,那年舅舅脂肪肝发作,听说吃杏仁能护肝,猛灌了几天杏仁露,结果腹胀得厉害,后来才知道,苦杏仁含油量高,肝胆不好的人要少吃,还有服用降压药的朋友要注意,杏仁和钙通道阻滞剂碰在一起,可能会引起头晕。
最危险的是苦杏仁的氰苷,前年有新闻说有人用生苦杏仁自制面膜,结果皮肤吸收了微量毒素,现在正规药店都会在苦杏仁包装上印"需凭处方购买",就是怕大家乱用。
写了这么长,估计要被中药粉们吐槽"太啰嗦",不过想想当年李时珍写《纲目》都恨不得把每种药材的祖宗十八代都交代清楚,咱们普通人多了解点总没错,下次看见中药方里的"杏"字,可别再以为是简单的零食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