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苁蓉长啥样?揭秘沙漠人参的真面目

一归堂 2025-04-26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"师傅,这玩意儿真能卖钱?"二十年前跟着老药师进沙漠采药时,我盯着沙地里黑褐色的"萝卜干"直犯嘀咕,老师傅捏着须根布满沙粒的苁蓉,笑着拍掉我手里的黄沙:"小子,这可是能续命的宝贝,《本草纲目》里都写着呢。"

沙漠里的"活化石" 要说苁蓉长相,得像说书先生讲传奇,这味被称"沙漠人参"的药材,主产地在内蒙古阿拉善的荒漠地带,每年春末夏初,当地药农都要骑着骆驼深入沙海,寻找寄生在梭梭树根部的苁蓉,远远望去,半截子褐黄色的肉质茎从沙土里钻出来,顶着鳞片状的苞片,活像条搁浅的深海鱼。

刚出土的鲜苁蓉带着股淡淡的苔藓香,表面布满不规则的沟纹,摸上去黏糊糊的,老药农教我辨认诀窍:"三短两长"——顶部三个较短的鳞叶包着芯,下部两片稍长的膜质鳞片护着茎,最特别的是它的"眼睛"——茎顶凹陷处藏着细小花序,晒干后缩成皱巴巴的暗红色斑点。

千年医书里的养颜方 去年在敦煌夜市淘到本民国药铺账簿,里头记载着苁蓉的十八种吃法,最常见的是泡酒:整根苁蓉泡在高粱酒里,三个月后酒液染成琥珀色,喝着带点肉桂的甘甜,老中医说这叫"润肠通便",专治都市人久坐憋出的毛病。

现在姑娘们流行拿苁蓉煮银耳羹,切薄片和桃胶一起炖,看着砂锅里浮起的半透明胶质,总让人想起《甄嬛传》里娘娘们喝的补血汤,其实古代蒙古骑兵更直接,生嚼苁蓉当军粮,据说能扛三天三夜不喝水。

药店柜台的辨伪经 上个月陪邻居王婶去买苁蓉,她非说药店卖的是假货,我凑近看切片:正品断面应该有菊花心纹,像巧克力蛋糕似的细密纹理,假货多是用锁阳染色冒充,颜色死黑且断面发柴,老药剂师教了个小窍门——真苁蓉泡水会泛起拉丝的黏液,造假的泡一天还是清汤寡水。

沙漠深处的生命奇迹 真正见过苁蓉现挖场景才知道珍贵,药农张大爷跟我比划:种子要在梭梭树根旁蛰伏七八年,遇上雨水丰沛的年份才能发芽,刚冒头的嫩茎不过手指粗,昼夜温差大的沙漠环境让它积累大量活性成分,我们那趟采挖遇到沙尘暴,眼看着要到手的苁蓉被沙子埋了,老张心疼得直跺脚:"这是老天爷给的定额,贪不得。"

如今市面上的苁蓉制品花样百出,有压成月饼的滋补糕,也有磨粉装胶囊的保健品,但我还是最爱看鲜苁蓉在竹匾里晾晒的模样,阳光下慢慢蜷成褐色的问号,仿佛大漠在向人间提问:这味延续千年的草木馈赠,你读懂几分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