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这恼人的疥疮,真是让人挠心窝子地难受,前胸后背像针扎似的痒,晚上钻进被窝更是煎熬,抓得皮开肉绽还是不解馋,这些年我走访了不少中医院皮肤科,发现老大夫们对付这种由疥螨引起的皮肤病,确实有几招祖传的本事,今儿就跟大伙儿唠唠,那些经过千年验证的中药祛疥妙方。
先搞明白疥疮的"作妖"原理 这疥疮说白了就是皮肤底下住进了肉眼看不见的疥虫,学名叫疥螨,这些小家伙专爱在人体表皮层挖隧道产卵,把人折腾得寝食难安,西医常用硫磺软膏,但总有人反映效果不彻底,其实老祖宗早就看透了这毛病,在《黄帝内经》里就把它归为"虫毒"范畴,认为湿热体质的人更容易遭殃。
老中医压箱底的祛疥药浴方 我跟着省中医院王老抄过方子,他给疥疮患者开的药浴方特别实在:苦参50克、百部30克、蛇床子20克、花椒15克、明矾10克,这几味药都是驱虫止痒的狠角色,苦参清热燥湿,百部杀虫灭虱,蛇床子祛风止痒,花椒麻得虫子直打颤,明矾收敛伤口防感染,用法也简单,把药材碾碎装纱布包,开水冲泡后晾到40度左右,从头到脚泡澡十分钟,每天一次连用三天,那叫一个酸爽。
止痒奇效的外用擦剂配方 有个远房表叔是民间草医,他教了个土方:取新鲜芦荟叶切开,蘸着硫磺粉(药店买那种超细粉末)反复涂抹患处,芦荟清凉解毒,硫磺杀菌驱虫,两者搭配既能缓解瘙痒又能干掉疥螨,不过要注意硫磺浓度别超过5%,否则皮肤会火辣辣地疼,我邻居家小孩用这个方法,三天就止住了半夜抓挠的毛病。
内服中药调理体质是关键 光外用不够,还得内外兼治,省中医院的李主任常开这个方子:金银花15克、连翘10克、黄柏8克、薏苡仁30克、甘草5克,这是经典五味消毒饮的改良版,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,黄柏燥湿泻火,薏苡仁利水渗湿,甘草调和诸药,每天煎水当茶喝,连续一周就能感觉身体里的湿热之气往外冒,记得要忌口,羊肉海鲜辣椒一概不能碰。
衣物消毒比吃药还重要 很多人疥疮反反复复,其实就是消毒没做到位,老中医都强调"虫死三分靠药,七分靠烫",所有贴身衣物、床单被罩要用开水烫煮二十分钟,阳光下暴晒三天,不方便煮的羽绒服棉袄,可以密封在塑料袋里闷半个月,还有个绝招是用艾叶烟熏衣柜,半斤艾绒点燃后关紧柜门,熏上两个小时,能把藏在纤维里的虫卵全数消灭。
特殊人群用药有讲究 孕妇小孩用药要格外谨慎,我请教过妇科张教授,她建议哺乳期妈妈用荆芥15克、防风10克、艾叶20克煮水擦洗,这三味药性温和不影响哺乳,小孩子皮肤嫩,可以用青蒿汁兑温水洗澡,青蒿含青蒿素能抗寄生虫,又没有刺激性,老年人体虚的,在祛疥方里加10克黄芪补气,防止药物太猛伤正气。
预防复发的生活小窍门 治好了也别大意,要断根得坚持三个月防护,老中医教我个土法子:每月用白鲜皮30克、地肤子20克煮水泡脚,这两个药能杀灭鞋袜里的虫卵,平时多吃绿豆百合粥排毒,床头放块硫磺皂,洗澡时顺手抹抹腋下腰腹这些疥虫爱藏的地方,家里养猫狗的要定期除虫,宠物毛发里的疥螨最容易传染给人。
典型病例分享增强信心 去年我表弟浑身长满红疙瘩,校医说是湿疹,结果越治越糟,后来找到市中医院马老,老先生一看就断定是疥疮,开了个复方硫磺膏:升华硫磺10克、凡士林90克混匀,每天早晚厚涂患处,配合吃当归苦参丸,才五天就结痂脱落,关键是按医嘱把所有穿过的衣服都用84消毒液浸泡,现在半年过去了也没再犯。
破除误区少走弯路 有些流传的偏方其实暗藏风险,比如生大蒜擦身,浓度太高会灼伤皮肤;活蝌蚪外敷更不靠谱,可能引发感染,还有人迷信某宝买的"祖传秘方",结果延误治疗导致全家传染,最稳妥的办法还是去正规中医院,挂皮肤科号做个刮片检查,确诊后再对症下药。
康复期调养胜过进补 病灶消退后别急着庆祝,这时候皮肤屏障还没修复好,建议用麦冬10克、沙参15克、玉竹10克炖汤喝,滋阴润燥促进皮肤愈合,洗澡水温别超过40度,禁用沐浴露直接搓洗患处,可以捈点紫草油保护创面,这草药在中药房现榨的最好,保质期短但效果好。
写在最后:跟疥疮斗争就像打持久战,中药治疗贵在坚持,只要按疗程用药,做好消毒隔离,一般两周就能见效,记住老中医的话:"治疮先治窝",环境消毒不到位,吃再多药也是白搭,要是拖成慢性疥疮,可就不止是痒的问题了,大家千万要重视起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