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师傅,这味药名叫'屎瓜根'?咋听着像从茅坑里挖出来的?"二十年前我刚学医时,曾对着药单上的三个字皱起眉头,老师傅笑着抓出一把黑褐色的干片,说:"傻小子,这可是救人命的宝贝,只是名字不雅罢了。"今天咱们就唠唠这味让人又爱又嫌弃的中药——屎瓜根。
【一、屎瓜根到底是个啥?】
其实这味药的学名特别文雅,叫紫参,属于唇形科植物,但在贵州、云南等地的山民间,总爱给它起些接地气的绰号,为啥叫"屎瓜"?原来这种植物的果实成熟后会裂开,露出紫黑色种子,远看像挂着一串串...咳,总之形状不太雅观,但它的根可是实打实的中药材,《滇南本草》里早有记载。
我跟着采药队进过山,这玩意儿专长在阴湿崖壁缝里,清明前后挖出的根最好,这时候淀粉足,断面能看见菊花纹,老药农教我辨认窍门:真品掰开是淡紫色,闻着带点薄荷香,要是发黑冒酸味,准是泡过硫磺的假货。
【二、祛毒消肿的"丑八怪"】
别看长得磕碜,这根儿可藏着大本事,我们镇医院皮肤科有次收治个蛇咬伤患者,肿得跟馒头似的,老院长抓了一把屎瓜根碾碎,调上酒糟敷伤口,不到两小时就消了大半,后来查资料才知道,它含的齐墩果酸真是天然抗生素。
去年邻居王婶查出乳腺增生,天天炖汤喝这玩意儿,她把紫参切片配海带排骨,喝了三个月,硬块居然小了一半,当然这方子不能乱用,得听大夫的,我特意翻过《中药大辞典》,上面明明白白写着:紫参性寒味苦,归肝经,主治痈肿疮毒、跌打损伤。
【三、民间偏方里的重头戏】
在云贵川的深山里,这根可是家家户户必备良药,小孩腮腺炎发烧,老人用它捣烂加蛋清摊布上,贴了一夜就好,遇上风湿关节痛,采新鲜根泡高度酒,擦患处比膏药还灵,最绝的是治痔疮,晒干的根煮水熏洗,据说连开刀都免了。
不过可别被这些土方迷惑,这药性烈得很,有年春节急诊收了个小伙子,自己拿屎瓜根泡酒喝,结果喝得胃出血,为啥?他本身脾胃虚寒,又空腹猛灌,这不作死么?所以老话讲"是药三分毒",用之前一定找明白人问清楚。
【四、现代研究的意外发现】
前几年省城医学院来做实验,发现这丑根里藏着大秘密,除了已知的抗菌成分,居然还有抑制肿瘤的活性物质,小鼠实验显示,提取物能让癌细胞凋亡率提高37%,现在中医院给癌症病人开的复方里,常常能见到它的身影。
但这不等于能防癌!我亲眼见有人把它当保健品嚼着吃,结果拉肚子拉到脱水,任何药物都要讲究君臣佐使,单兵作战反而坏事,就像辣椒能活血,顿顿当菜吃试试?肠胃烧穿孔都是轻的。
【五、那些年的用药趣事】
刚行医那会儿,我总觉得这药名字晦气,直到遇到个肺癌晚期的老爷子,儿女们四处寻偏方,试遍灵芝孢子粉都没用,最后用紫参配黄芪煎水,愣是多活了两年,临终前他拉着我的手说:"小大夫,别嫌这药名字臭,是它给了我陪孙女高考的时间啊。"
还有个搞笑的事,城里白领听说这玩意儿抗癌,组团来山里收购,有个姑娘把紫参磨成粉冲水喝,结果满脸爆痘,为啥?她体质湿热,这药性寒往脸上发,改煮水泡脚才好了,所以说中药讲究辨证,不是越贵越好。
【六、辨别真假的小窍门】
市面上造假的屎瓜根不少,教大家几招:
- 真品断面有朱砂斑点,假的多是染色
- 放嘴里尝,真货苦得发麻,假货可能甜丝丝
- 泡水看,正品水变淡紫色,伪劣品掉色厉害
- 火烧时,真货冒白烟有草香味,假的刺鼻呛人
【七、最后的忠告】
写这么多不是让大家迷信偏方,这些年见过太多悲剧:有人拿它治痛风喝到肾衰竭,有人外用过敏全身起水泡,记住三点:
- 鲜根毒性大,必须炮制后才能入药
- 孕妇绝对不能碰,会滑胎
- 长期服用伤肝肾,中病即止
现在每次路过药房看见紫参,都会想起那个雨天,老药农蹲在屋檐下分拣药材,脚边竹篓里躺着沾泥的根块,他说:"治病救人的东西,哪有什么美丑之分?"这话,我记了半辈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