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这头痛毛病跟了我十几年,每次疼起来都恨不得撞墙!"上周在小区门口碰见张阿姨,她正捂着太阳穴揉眉心,看着她抽屉里整盒的止痛药,我忍不住掏出手机:"给您看个好东西!"
其实很多人不知道,咱们老祖宗对付头痛的法子可多了,去年我陪老妈去中医院调理,意外发现那些古方子真能解决问题,今天就把压箱底的干货掏出来,不过先说清楚——具体用药还得找大夫辨证,咱就聊聊门道。
【一】头痛不是病,痛起来真要命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,十个里有八个被头痛折磨过,记得公司小王总说"咖啡续命",结果上个月直接疼到急诊,西医说是偏头痛,开了些止疼药却治标不治本,后来还是他妈妈从老家寄来个土方子,喝了一段时间居然没再犯。
中医看头痛可讲究了,得像侦探一样找线索,要是吹风受凉就疼,可能是风寒型;熬夜后胀痛得像戴紧箍咒,多半是肝火旺;还有些姑娘经期头疼,八成是血虚......找准症型才能对症下药,这就跟咳嗽分寒咳热咳一个道理。
【二】五个经典方子,专治各种不服
-
川芎茶调散(风寒型) 这方子堪称"头痛急救包",特别适合空调吹多、洗头没吹干引起的疼痛,上次我淋雨后脑袋炸裂,抓了几付回来煮,川芎活血,白芷通窍,加上荆芥防风把寒气赶出去,喝两次就轻松多了,注意得趁热喝,喝完捂被子发汗,效果翻倍。
-
天麻钩藤饮(肝阳上亢) 隔壁王哥应酬多,天天烟酒不离,有次喝酒后头疼得直撞墙,老中医给他开了这个方,天麻平肝,钩藤降火,再配上石决明镇住上蹿的火气,现在他包里常备着中成药颗粒,酒局前冲一包,再也不用抱着马桶吐完又头疼。
-
补中益气汤(气血两虚) 我妈年轻时月子里落下病根,稍微累点就头疼欲裂,这方子重用黄芪补气,当归养血,就像给身体充电宝充满电,特别神奇的是加了柴胡和升麻,能把药力往上提,专门对付那种昏沉沉的"缺氧式头痛"。
-
羌活胜湿汤(风湿型) 南方回南天时,空气湿得像能拧出水,这种时候的头痛就像裹着湿毛巾,沉甸甸的,羌活、独活这对兄弟草药最拿手祛湿,配上藁本钻透关节,喝下去感觉整个人都清爽了,记得要加生姜三片,锅盖别盖太严,让药气带着湿气一起跑掉。
-
吴茱萸汤(厥阴头痛) 表姐怀孕时突然剧烈头痛,西医不敢乱用药,老中医开出这个千年古方,吴茱萸大热,暖胃又暖脑,人参扶正气,生姜红枣护脾胃,关键是要冷服,放凉到室温慢慢咽下,对孕期巅顶痛特别管用。
【三】熬药有门道,细节决定成败 别看都是煎药,里头学问大着呢!治头痛的药多半含芳香成分,砂锅得用冷水浸泡药材半小时,武火烧开转文火慢熬,像川芎这类活血药千万别用铁锅,不锈钢或搪瓷锅最保险,头煎20分钟,二煎15分钟,混合后分两次喝,这样才能把药效全榨出来。
有个小窍门:加引经药,如果是后脑勺疼,加点蔓荆子;两边太阳穴胀,加菊花;眉棱骨痛,加白芷,就像导航需要精准定位,引经药能把药力带到指定位置。
【四】日常调养比吃药更重要 别以为喝了药就万事大吉,生活习惯才是关键,我同事每天下午三点准时头痛,后来发现是长期不吃午饭低血糖闹的,现在她办公桌常备核桃、红枣,再也没听她喊过疼。
还有几个简单动作特管用:梳头法——用牛角梳从额头往后颈梳100下,像给大脑做按摩;按揉穴位——大拇指按住合谷穴,食指中指并拢按太阳穴,轻轻打圈五分钟;热敷法——毛巾泡热水拧干,敷在肩颈交界处,寒气立马消散。
最近我发现个有趣现象:以前头疼脑热就吃布洛芬的年轻人,开始流行带中药香囊,某宝上卖的川芎白芷艾叶组合,挂在车里、枕边,淡淡的药香确实有提神醒脑的作用,不过要真想治病,还是得老老实实喝汤药。
最后唠叨一句: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同样头痛有人适合清热,有人需要温补,就像同样的锁芯,得配对应的钥匙,建议大家别自行抓药,找个靠谱的中医师望闻问切,毕竟自己的身体才是最好的药引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