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秘云南昭通的山间宝藏,这些常见中药材你认识几种?

一归堂 2025-04-27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在云南东北部的乌蒙山腹地,藏着个被中药材偏爱的宝地——昭通,这里年平均气温12℃的凉爽气候,云雾缭绕的立体地貌,加上昼夜温差大的山间环境,让昭通成为中药材生长的天然温室,今天咱们就跟着采药人的足迹,看看这片土地上有哪些"山间宝藏"。

天麻:藏在腐木里的"地下人参" 要说昭通最出名的中药材,天麻绝对排第一,这种喜欢阴湿环境的兰科植物,总爱躲在腐木旁悄悄生长,老药农教了个诀窍:找天麻要盯死那些树根冒白菌丝的地方,一挖一个准,昭通天麻个大饱满,切开后还有特有的"鹦哥嘴",炖土鸡时放几片,汤鲜得能尝出山林的清甜。

半夏:溪边石缝里的止咳高手 端午节前后去昭通山里,总能看到妇女们蹲在溪边挖半夏,这种带麻点的小块茎是治咳嗽的好东西,当地人把它晒干串成项链似的挂在屋檐下,既是装饰又能随时取用,不过要当心,生半夏有毒,必须炮制后才能入药。

重楼:毒蛇出没处的"七叶一枝花" 有经验的采药人都知道,重楼爱长在毒蛇常出没的潮湿地带,这株顶着七片轮生叶、中间冒出一朵花的植物,可是消炎止血的良药,昭通老辈人进山前,总要在腰间挂包铜钱,说是能防蛇虫,采到重楼时还要用红布包好,说是"镇住药性"。

云木香:海拔两千米飘来的香气 小暑时节走进昭阳区的药田,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香气,那就是云木香在开黄花了,这种喜欢高寒环境的药材,要在海拔2000米以上才长得好,药农们收木香时会连根挖起,晒干后能存三年不坏,用它煮水泡脚,整个冬天都不会冻脚。

石斛:悬崖峭壁上的"仙草" 在盐津县的峡谷绝壁上,藏着野生石斛的身影,这种对生长环境挑剔的兰科植物,现在多用树干栽培,昭通人煲汤爱放石斛,说是能解暑气,有次看见药店老板把铁皮石斛磨粉,冲水后居然会拉丝,像蜂蜜一样黏稠。

当归与黄芩:药田里的"姐妹花" 昭通坝子的药田里,当归和黄芩总是成片种植,当归苗能长到半人高,黄芩开花时一片金黄,药农说这两种药材不能种在一块地,但轮着种能养肥土地,姑娘们坐月子必喝当归炖鸡,小孩子积食就煮黄芩水,都是祖辈传下的偏方。

茯苓:松树根部长出的"白色元宝" 雨季过后去林场,常能看到树干上长着灰褐色的茯苓,老药工教人辨认:真茯苓断面像山药,煮出来有糯性,镇上老字号药铺会把茯苓打成粉,掺在桃胶里做养颜羹,说是慈禧太后同款吃法。

在昭通逛药材市场最有趣,背着背篓的药农、闻着药香寻来的中医、举着手机直播卖货的年轻人,让这里充满烟火气,有位八十岁的刘大爷守着祖传药铺,每天给药材称重装袋,他说:"这些山货养人,就像咱昭通的山水养药材。"如今当地政府搞起"云药之乡"旅游,游客不仅能认草药,还能亲手制作药香囊,把乌蒙山的草木清香带回家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