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佛手,南方的朋友可能马上想到过年时案头摆放的金灿灿盆栽,那扭曲如观音手指的造型确实讨喜,不过今天要说的可不是观赏植物,而是藏在中药材柜角落里的"宝藏"——中药佛手,这个浑身是宝的柑橘家族成员,可是在《本草纲目》里就占据着重要席位呢!
老胃病的救星 记得去年陪老妈去中医院,老中医给开的药方里有一味"佛手片",当时还纳闷这名字听着像菩萨用的药材,后来才知道人家确实是靠形状得名,原来这皱巴巴的切片能理气和胃,专治现代人常见的胃胀气、反酸水,有次家里炖排骨汤,我偷偷放了几片,没想到喝汤后那种暖洋洋的感觉特别舒服,现在才明白古人说的"芳香化浊"是啥意思。
咳嗽痰多的克星 前阵子换季感冒,嗓子眼像卡了块黄痰怎么也咳不干净,邻居阿婆教我用佛手加蜂蜜腌渍,每天含两片,刚开始还嫌那股子柠檬混着陈皮的味道冲鼻子,结果三天不到喉咙真的清爽多了,查资料才发现,这果子含有的挥发油成分确实有化痰止咳的功效,难怪广东人爱拿它煮凉茶。
办公室必备的养生茶 现在年轻人流行喝佛手乌龙茶,其实单用佛手片泡水就有门道,我试过把晒干的佛手掰碎,用开水焖泡当茶饮,刚开始觉得苦,习惯后倒品出回甘,特别是对着电脑久了,喝两口感觉胸口那团闷气慢慢散开,中医说这是"疏肝解郁",咱们老百姓就说喝了心情舒畅。
厨房里的药膳高手 上周去菜市场,发现干货摊主把佛手当宝贝似的摆在显眼处,老板娘神秘地说:"炖猪心放两片,安神效果翻倍!"回家试了真灵验,往常总失眠的老爸连着吃了三天,晚上打呼的声音都小了,还有次包粽子,抓了一把磨成粉的佛手拌进糯米里,煮出来的粽子带着淡淡果香,居然没再胃胀。
美容养颜的小秘密 闺蜜最近迷上自制佛手面膜,说是把鲜佛手榨汁混蜂蜜敷脸,虽然我没试过,但看她额头上的痘痘确实少了些,查古籍发现,李时珍还真记载过佛手能"悦颜色",估计跟它促进气血循环有关,不过要提醒下,新鲜佛手有刺激性,最好煮熟再用比较稳妥。
存放有讲究 别看佛手干巴巴的,保存起来可不能马虎,我吃过放太久的佛手片,发潮长毛不说,药效也大打折扣,老药师教了个土办法:用密封罐装好,丢几粒花椒防潮,放在阴凉处,要是发现颜色发黑千万别吃,这种陈年旧货反而伤身。
真假辨别小技巧 市场上有用柚子冒充佛手的,记住三个窍门:真佛手手指细长弯曲,表面有明显油室(就是那些小疙瘩),断面呈黄白色,闻着有柑橘清香带点木质味,捏着质地硬实,要是闻到刺鼻香精味,准是硫磺熏过的假货。
现代研究新发现 别以为老古董才用佛手,现在实验室里也热闹着呢!研究发现它含有柠檬苦素抗癌成分,膳食纤维含量比苹果高三倍,最绝的是挥发油里的呋喃香豆素,能调节情绪缓解焦虑,看来老祖宗选它入药,眼光真是毒辣。
食用禁忌要记牢 好东西也不能贪嘴,孕妇和体虚的人要少吃,佛手性温,阴虚火旺的别拿来当零食,熬药时别用铁锅,会破坏有效成分,还有别跟茶叶一起泡,鞣酸会影响吸收,这些规矩可都是历代医家踩过的坑。
居家使用妙招 最后分享几个实用偏方:晕车时含片佛手姜,用鲜佛手切片蘸白糖,比药店买的止吐药温和;酒喝多了煮佛手粥,小米粥里加三片,醒酒护肝;女性经期胀痛,用佛手玫瑰花泡茶,既能理气又活血。
这枚长得像手掌的果实,从唐代就开始在宫廷御方里露脸,历经千年依然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中,下次看见中药房的佛手,可别只当它是药材,这可是能入膳、泡茶、调香的全能选手,不过再好的东西也要适量,毕竟老话讲"是药三分毒",咱们取其精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