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刷短视频总能看到"祖传秘方""宫廷古方"的中药广告,有款膏药宣称加了24K金粉,号称能"打通任督二脉",评论区立马炸锅,有人喊"中医黑科技",也有人骂"故弄玄虚",今天咱就来扒一扒,这中药添金粉到底是咋回事。
其实古人玩金粉比我们想象的早,翻翻《本草纲目》就会发现,李时珍真记过金子的药用价值,说金箔能"镇心安神",专治"惊痫风热",故宫那些金灿灿的丹药,很多就是给皇帝炼的"长生丸",不过那时候的金都是捶成薄片入药,跟现在纳米级金粉完全两码事。
现在市面上的金粉中药主要分两类,一类是正儿八经的老字号,比如北京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,确实会加少量金箔,老师傅们说这就像炒菜放味精,不是主料但能提味——金元素化学性质稳定,据说能保护药材有效成分不被氧化,另一类就是纯纯的营销噱头,某直播间卖的"黄金艾灸条",拆开看就是普通艾绒裹层金箔纸,这吃法跟烧钱差不多。
去年我有次探店,在杭州河坊街见着个现碾金粉的摊位,老板当着顾客面把金条碾成粉末拌进药丸,围观群众直呼"真材实料",可细想不对啊,纯金根本不溶于水,吃下去跟吞沙子区别不大,倒是那些所谓"纳米金"产品更吓人,毕竟重金属超标可不是闹着玩的。
行内人透露,真正合规的金箔添加剂量都有严格标准,允许使用的金箔纯度必须99.99%,用量不超过0.05%,但现在有些微商卖的"黄金面膜""至尊膏方",金含量标注得跟玩儿似的,有次检测发现某网红产品金含量超标30倍,这哪是养生简直是慢性中毒。
要分辨真假其实也不难,正经药品都会在成分表里标明"金箔"含量,包装上还有国药准字批号,那些只在宣传页写"含24K黄金"却不标具体克数的,十有八九是忽悠,最搞笑的是某家号称"古法炮制"的药膏,配料表写着金粉却没写含量,客服居然说"这是商业机密"。
现在年轻人流行"中药咖啡",有家连锁店推出"金光枸杞拿铁",杯壁沾点金粉就要多收20块,要我说这跟奶茶店撒金箔有啥区别?不过人家至少明码标价,不像某些保健品把金粉吹成包治百病的仙丹。
说到底,中药加金粉这事得像看待当归炖奶茶——别指望它真能续命,但作为文化体验未尝不可,关键是要擦亮眼睛,别为那些"含金就贵"的营销套路买单,毕竟咱们吃药是图疗效,不是吃心理安慰,更不是咽金子,下次再看见"皇家御用金装版",建议先查查有没有蓝帽子标志,省得花冤枉钱还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