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疸不用慌!这些中药方剂帮你轻松退黄

一归堂 2025-04-27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说起黄疸,很多新手爸妈都经历过宝宝皮肤发黄的揪心时刻,其实不光是新生儿,成年人得了肝炎、胆结石甚至长期酗酒都可能被黄疸盯上,西医动不动就照蓝光、开药片,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方子反而更温和有效,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那些退黄高手的中药秘方,看完记得收藏!

老祖宗的智慧:中医对黄疸的认识

在中医眼里,黄疸可不是简单的皮肤发黄,老中医会把脉看舌苔,判断是"阳黄"还是"阴黄",阳黄就像夏天晒蔫的叶子,颜色鲜亮还发热,多是湿热引起的;阴黄则像梅雨天的墙壁,暗黄发灰还怕冷,多半是寒湿作怪,搞清楚这个,才能对症下药。

退黄明星方剂大盘点

茵陈蒿汤:千年退黄第一方

这个出自《伤寒论》的方子堪称退黄界扛把子,主角茵陈蒿就像个清洁工,能把肝胆里的湿热垃圾全扫走,配上大黄通便排毒,栀子清热泻火,三味药煮水喝,对付急性肝炎引起的黄疸特别灵,有个朋友家孩子新生儿黄疸,医院照了三天蓝光都没退干净,后来用茵陈煮水洗澡配合喝葡萄糖水,三天就见效了。

栀子柏皮汤:湿热黄疸专用

要是嫌茵陈蒿汤太猛,可以试试这个温和版的,栀子就像灭火器,专灭三焦之火;黄柏负责燥湿,甘草调和药性,这组合特别适合那些喝酒喝出酒精肝,或者吃太多油腻导致黄疸的人,有位出租车师傅长期熬夜喝酒,全身发黄,喝这个方子半个月,脸色明显转晴。

茵陈五苓散:寒湿体质救星

遇到那种手脚冰凉、舌苔白腻的阴黄患者,就得换个思路,五苓散里的桂枝、茯苓就像烘干机,把体内的寒湿烘得暖暖的,加上茵陈利胆,白术健脾,特别适合慢性胆囊炎引起的黄疸,邻居王大爷去年冬天脸黄得像蜡纸,喝这个方子一个月,现在气色比年轻人都好。

柴胡疏肝散:气滞型黄疸妙方

有些白领压力大,整天唉声叹气,结果气滞血瘀搞出黄疸,这时候得让柴胡当调解员,疏通肝气,配上当归、白芍养血柔肝,枳壳、甘草理气和中,公司会计小刘就是天天加班憋出黄疸,喝这个茶包两周,眼睛都不那么黄了。

单味退黄奇兵

蒲公英:随身小药箱

别小看路边的蒲公英,它可是消炎退黄的高手,春天摘点嫩叶焯水凉拌,或者晒干泡茶,对轻度黄疸效果杠杠的,特别是那些经常熬夜追剧的年轻人,每天喝一杯蒲公英茶,比喝什么饮料都强。

田基黄:南方人的退黄宝

这种长在田埂上的野草,在广东、福建一带可是家喻户晓,新鲜采回来捣汁兑蜂蜜,对付小儿黄疸有奇效,我表姐家双胞胎当年黄疸值超标,喝田基黄煮的水三天就降下来了。

金钱草:胆结石克星

如果是胆结石引发的黄疸,金钱草绝对是首选,它能像铲子一样把结石挖出来,还能顺便清理肝胆湿热,有个开夜班出租车的大哥,疼起来满地打滚,喝了两个月金钱草煮的水,居然排出好几颗小石头。

现代应用新花样

现在中医院也与时俱进,把中药玩出新高度,比如把茵陈提取物做成退黄口服液,喝起来再也不用捏着鼻子,还有中药泡脚方,晚上泡泡脚,通过足底涌泉穴引火下行,对轻度黄疸特别管用,不过要提醒一句,这些偏方只能辅助治疗,真有问题还得去医院查清楚病因。

避坑指南

千万别自己当神农氏乱试药!比如大黄虽然能退黄,但剂量大了容易拉肚子,孕妇用栀子要小心,可能引起宫缩,最关键的是要定期查肝功能指标,别光顾着退黄忘了护肝,见过有人喝茵陈茶喝出胃出血的,真是得不偿失。

最后说句实在话,中药退黄讲究辨证施治,同样发黄有人适合清热,有人需要温补,建议大家先去正规医院找中医师把脉,再根据体质抓药,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,可别把祖传药方当成万金油乱抹哦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